决定要写“广东菜口味重味吗?”这个题目后上网做了一些功课,发现一个挺有趣的现象:网上的标题常是“谁说广东菜都是清淡的?”,这与我和身边人对广东菜的认识大相径庭。  

那么,到底广东菜是清淡还是重口味?分享一下最近去广州一趟后对当地料理的体会。

这里提及的“广东菜”,严格说起来是“广府菜”。粤菜(广东菜)是中国主要菜系之一,包含潮州菜、广府菜、客家菜等。我们习惯称粤语为广东话,广府菜为广东菜,也就依此行文。

在本地中餐馆访问来自香港的师傅时,他们都说广东菜注重食材原味,烹饪方式大多健康养生。这让人心里犯嘀咕,感觉上烧腊、砂煲、避风塘、糖醋、红烧和酱蒸等做法,都是蛮重口味的。

人们常说“吃到广州”,我在当地更倾向于穿街走巷寻找不起眼的小店。北京路有一间卖煲仔饭小店,店内仅设几个面壁而坐的位子,售卖乳鸽、黄鳝、排骨、腊味、猪脚和田鸡等各式食材的煲仔饭。

延伸阅读

好茶好珍珠留住食客心
好茶好珍珠留住食客心
叶晓虹:大厨的福建面
叶晓虹:大厨的福建面
花旗参竹丝鸡汤乍看不起眼,每一口都可尝到花旗参的微苦和鸡肉的鲜甜。(陈爱薇摄)
花旗参竹丝鸡汤乍看不起眼,每一口都可尝到花旗参的微苦和鸡肉的鲜甜。(陈爱薇摄)

乳鸽和黄鳝的味道都不错,不过最令人难忘的是米饭。不同于本地淋上黑酱油和蚝油等调制酱汁的砂煲饭,细细长长并不饱满的米粒,经火候与匠心相融,化作糯香弹润的米饭;再吸收食材的咸鲜,回味悠长。小小一盅花旗参竹丝鸡汤,汤面漂浮着一层浮沫,乍看引不起食欲。轻轻一捞,底下藏着不少花旗参片,每一口都可尝到花旗参特有的微苦和鸡肉的鲜甜,盐下得很少,完全是汤的清润本味。

紫薯羹绵密细滑,不甜不腻,也不会太过浓稠。(陈爱薇摄)
紫薯羹绵密细滑,不甜不腻,也不会太过浓稠。(陈爱薇摄)

在另一家店喝的粉葛赤小豆龙骨汤,也是一碗原汁原味的本色演出。同店的紫薯羹绵密细滑,不甜不腻,到现在还很怀念。店家提供免费凉茶,我问服务生阿姨:“会很甜吗?”她像是受到了某种冒犯,立刻正色回答:“我们广东人煮凉茶,从来不放糖。”

广州街边包点是烟火日常,也是咸甜恰好的舌尖馈赠。(陈爱薇摄)
广州街边包点是烟火日常,也是咸甜恰好的舌尖馈赠。(陈爱薇摄)

几天下来,无论是卤味、点心、粥品、炒菜,基本上都很符合我的清淡口味。同行的游伴也觉得好吃,不过食物还没上桌就会先准备好酱青和辣椒酱。

广东菜真如香港师傅所说的清而不淡,为何来到新马会变成重口味?这里头应该掺杂了历史、地理和人文因素。

新马地处高温潮湿,早期移民又多从事体力劳动,饮食偏咸既为补充盐分,也可增加体力。先辈多贫穷,重口味肉菜只需少量,就可以搭配很多米饭,而且耐存放。受到南洋其他料理和菜系影响,蚝油、黑酱油、南乳和虾酱等调味用得多的菜肴,更为受落。

只是如今随着健康意识抬头,人们更追求食材原味,本地广东菜是否也有机会重拾那份温润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