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光顾“呷三碗”(Eat 3 Bowls)在实龙岗NEX商场的旗舰店,那是品牌欢庆10周年的第10家门店,格外有意义。如果不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或忘记了,它其实是从怡丰城(VivoCity)对面的声音路(Seah Im Road)小贩中心起家。
表兄弟黃杰伟和林培堂到台湾旅游时爱上当地美食,一开始在本地夜市售卖台湾小吃,后来在小贩中心落脚。品牌接着获得餐饮业者青睐,朝连锁经营方向发展。它成功渡过疫情艰难时期,至今仍在激烈竞争的一众台湾主题餐馆中稳站一席之地。
旗舰店推出四款独家菜肴,最让旧雨新知兴奋的,是草创时期的台湾红烧牛肉面重新回归。熟悉它的饭友说,味道还是一样,当然从前在小贩中心不是卖$17.90。当天也看到黃杰伟和林培堂在视察业务,这应该是品牌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之一。
从一个摊位发展成连锁品牌,是许多后来加入小贩行列的年轻业者,在一开始就订下的目标。因此,在设计菜单时他们的一大考量是“可复制性”。以精准的分量和标准的操作,制定一套无论由谁操刀都不会相差甚远的流程。
只是,到最后像“呷三碗”这样成功走出小贩中心的有几人?
媒体不时有报道,开业时备受关注的新晋小贩,几年内迅速扩张,最后却因各种现实问题而不得不结束营业。也有一些小贩将品牌卖给合作方后就直接切割,或者由合作方全权主导,结果食物水准跟不上,口碑和形象大受影响。
作为市井小民,我们欢迎更多生力军加入小贩行列,也希望他们能长久经营。然而,好些开业一年半载就消失了。即使有远近驰名的祖传秘方和品牌,精心设计的流程,和专业的社媒推广手段,小贩还是一份得实干的活儿,不宜急于求胜。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唯有经得起时间考验,克服重重挑战的小贩,才有机会登上更大舞台。
话说在“可复制”的大前提下,可售卖的食物种类难免受限。根据观察,新晋小贩主打的经常是烘焙、炒饭、碗食、汤干面、日韩意餐等。那些考验小贩技艺、体力和耐力,十分耗时又不太受年轻一代喜爱的传统美食,正逐渐从“文化遗产”走向“濒临绝种”,例如炒粿条、沙爹米粉和羊肉汤。
所以,如果有年轻小贩愿意售卖这些“恐龙”食物,食客应该心怀感恩,不要抱以怀疑眼光,一直拿他们和老字号比较。不妨多给予机会和信任,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成了餐饮集团大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