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早餐,不只是开启新一天的方式,更是文化记忆的缩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呈献的“南洋早餐俱乐部”SG60巡回展,和民间组织“我的社区”(My Community),通过各自的展览和活动邀请公众认识不同国家和本地的早餐文化,透过美食品味他乡和家乡。

“南洋早餐俱乐部”SG60巡回展4月中开幕时,邀请到来自苏格兰的本地永久居民斯科特·哈里森(Scott Harrison),畅谈他如何在新加坡接触并爱上南洋早餐。

来自苏格兰的斯科特·哈里森在“南洋早餐俱乐部”SG60巡回展开幕礼,分享自己如何爱上南洋早餐。(档案照片)
来自苏格兰的斯科特·哈里森在“南洋早餐俱乐部”SG60巡回展开幕礼,分享自己如何爱上南洋早餐。(档案照片)

哈里森15年前初到新加坡时,第一次尝到咖椰面包、南洋咖啡和半生熟蛋,就爱上这个南洋早餐组合。他目前是一名商业顾问经理,常在TikTok账号“scott_in_sg”分享自己品尝到的南洋早餐。

一名外国人竟对南洋早餐情有独钟,这不禁让人好奇:外国人的早餐吃些什么?《联合早报》记者因此走访活动参与者,抢先探访那些来自他乡的早餐风味。

苏格兰早餐 黑白布丁不是甜品

先让哈里森来说说吧!他告诉《联合早报》,苏格兰传统早餐有两个名字,当地人称之为“a fry up”(煎早餐),较商业化的说法是“A Full Scottish”(苏格兰全套早餐)。

延伸阅读

名厨早餐特色吐司 经典法式与泡菜乳酪
名厨早餐特色吐司 经典法式与泡菜乳酪
生态餐馆潮汕鸡肉火锅 粤式点心如时尚秀 南洋早餐半生熟蛋加鱼子酱
生态餐馆潮汕鸡肉火锅 粤式点心如时尚秀 南洋早餐半生熟蛋加鱼子酱
苏格兰全套早餐,包括方形香肠、黑布丁、白布丁、较精瘦的猪背肉培根等。(互联网)
苏格兰全套早餐,包括方形香肠、黑布丁、白布丁、较精瘦的猪背肉培根等。(互联网)

这款早餐包括方形香肠、马铃薯司空(scone)、黑布丁、白布丁、牛肉香肠、茄汁黄豆、较精瘦的猪背肉培根和荷包蛋。

黑白布丁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甜品。黑布丁是一种血肠,以新鲜猪血、燕麦、面粉、脂肪和洋葱等原料制成。白布丁不加血液,以燕麦片、洋葱、板油(suet)或其他油脂制成。

哈里森说:“大多数食材在其他国家,甚至是同属英国的英格兰也很难买到。黑布丁我们只吃斯托诺韦黑布丁(Stornoway black pudding),其他地方的黑布丁品质不如它。”这种黑布丁产自苏格兰的外赫布里底群岛(Outer Hebrides),获欧盟农产品地理标示和传统特产标志。

新加坡可以买到苏格兰食材的地方不多。专卖英国食品的网店“Muir’s Deli”,苏格兰人会认为价格偏高且供货不稳定,但至少是一个可慰藉“思乡味蕾”的食材来源。

带焦糖香的棕色乳酪,和水果占比达80%的果酱,是挪威早餐的常客。(龙国雄摄)
带焦糖香的棕色乳酪,和水果占比达80%的果酱,是挪威早餐的常客。(龙国雄摄)

挪威早餐 棕色乳酪最具特色

从苏格兰跨越北海来到挪威。挪威是世界公认的健康国家,早餐不仅吃得早,也吃得饱。

新加坡有大约1500名挪威人,大部分从事与海事关相工作。挪威驻新加坡大使雷夫·特拉纳(H.E. Leif Trana)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乔纳·托森(Jonas Thorsen)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传统上挪威人在早上6时半左右就会吃早餐。之后可能会吃一些小点心,上午11时左右吃午餐,傍晚5时左右吃晚餐,晚上7时至9时之间如有需要就来点面包。

挪威人常用牌子“Mills Kaviar”,是牙膏状的烟熏鱼子酱。(龙国雄摄)
挪威人常用牌子“Mills Kaviar”,是牙膏状的烟熏鱼子酱。(龙国雄摄)

采访当天大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早餐,有面包、乳酪和威化饼等,看起来和常见的西式早餐差不多,但仔细研究其实大不同。最具特色的是棕色乳酪(Brunost)。这款挪威的国民乳酪,是以文火将原料加热至大部分水分蒸发,乳糖逐渐固化为焦糖,所以形成棕色。它不像一般乳酪那么干燥坚硬,味道有点甜,带奶油和焦糖香。

面包使用大量全麦面粉,还会加入各种粗粮,如燕麦、大麦、荞麦和黑麦粒,以及葵花籽和亚麻籽等果仁,两三片就吃得饱饱。除了棕色芝士,也会搭配一般芝士、黄瓜、番茄和果酱等。

还有一条像牙膏的“异物”,挤出来的颜色像千岛酱,其实是烟熏鱼子酱。挪威人常用牌子“Mills Kaviar”,是将北太平洋野生鳕鱼的鱼卵,以挪威榉木屑慢慢熏烤而成。它带有咸腥,味道比较重,第一次尝试不要挤太多,但会越吃越上瘾。

甜粥是由米和牛奶煮成,再加入奶油和糖,也可以和果酱一起吃。(龙国雄摄)
甜粥是由米和牛奶煮成,再加入奶油和糖,也可以和果酱一起吃。(龙国雄摄)

周末时,挪威人的早午餐会比较丰富,有更多家庭成员参加。有一道圣诞甜粥在家庭聚餐会登场,它是由米和牛奶煮成,再加入奶油和糖。

挪威驻新加坡大使雷夫·特拉纳(左)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乔纳· 托森,分享挪威人的典型早餐。(龙国雄摄)
挪威驻新加坡大使雷夫·特拉纳(左)和大使馆工作人员乔纳· 托森,分享挪威人的典型早餐。(龙国雄摄)

雷夫·特拉纳大使2024年8月派驻到新加坡,他告诉记者,虽然新加坡有各式面包,还是想念挪威面包的口感和味道。他也说:“新加坡常见的较软和有馅面包,我们可能会在早上9时多当成点心,但不是早餐。我的行李装最多的挪威食物是蓝莓酱,在新加坡也很难找到。”挪威的果酱,水果比例占七八成,糖分较低,带水果天然的甜和酸。

乔纳·托森2025年2月从韩国完成学业后来到新加坡的挪威大使馆工作。他说,在挪威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冷食,只有晚餐是热乎乎的。所以他在新加坡的早餐和午餐会尝试热食,如鸡饭和叻沙。他也喜欢牛油烤面包,但还不适应带甜味的咖椰。

巴西班让路的挪威海员教堂(Norwegian Seamen’s Church )有一个小卖铺,是大多数挪威人“补货”的地方。此外,网店如QB Food、Fisk、Lazada和Redmart,以及指定的职总平价超市,也可以买到一些挪威食材和食品。

2025年我国庆祝SG60,挪威则庆祝独立120周年。挪威大使馆推出“#SG60xNorway120”活动,呼吁公众在分享和发布与新加坡和挪威交流相关的内容时,使用这个标签。如果有机会品尝挪威式早餐,不妨也参与这个活动。

炸香蕉点心(左上角)、Bajil米片(右上角)和Sajjige粗粒小麦粉(前排中),是印度西海岸城市门格洛尔的家常早餐。(叶振忠摄)
炸香蕉点心(左上角)、Bajil米片(右上角)和Sajjige粗粒小麦粉(前排中),是印度西海岸城市门格洛尔的家常早餐。(叶振忠摄)

印度西南岸早餐 粗麦粉和米片是主角

接着从北欧到印度西海岸。印度人的早餐都是吃煎饼吗?其实不然。印度很大,在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南部的海港城市门格洛尔盛产椰子和香蕉,当地人会用这些食材来搭配粗粒小麦粉(semolina)做成早餐。

舒芭喜欢以香蕉和椰子入菜。(叶振忠摄)
舒芭喜欢以香蕉和椰子入菜。(叶振忠摄)

舒芭(Shobha Shankernarayan)于2009年跟随先生,从日本迁居新加坡。她告诉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许多新鲜的椰子和香蕉,非常开心。新加坡的小印度、慕斯达法(Mustafa)购物中心,甚至是邻里小店,都可以买到所需食材,很方便。

“Sajjige”是她的家乡门格洛尔非常受欢迎的早餐。做法是先爆香芥菜籽、黄色和黑色的扁豆(lentils),然后加入咖喱叶、洋葱碎、青辣椒和姜蓉,最后加入之前炒香的粗粒小麦粉。调味后焖煮3至5分钟,食用前拌入新鲜椰丝。粗粒小麦粉本身带有淡淡麦香,炒过后带坚果味;柔软中带点颗粒感,松散但不湿黏;再加上香料和椰丝,是美味又健康的早餐。

超薄米片“Bajil”,混合椰丝、香料、罗望子和咖喱叶等,就是一道凉拌早餐。(叶振忠摄)
超薄米片“Bajil”,混合椰丝、香料、罗望子和咖喱叶等,就是一道凉拌早餐。(叶振忠摄)

压扁至超薄的米片“Bajil”也是当地常食用的碳水化合物。这款米片无须加热即可食用,舒芭混合椰丝、香料、罗望子、粗蔗糖(jaggery)和盐等,最后加上热油爆香的芥菜籽和咖喱叶。这道凉拌早餐,不像煮熟的米饭带黏性;米片拌入椰子和调料后不会变糊,入口轻盈,带微微嚼劲。

另一款香蕉小点心,有点像中式咸煎饼。面团以全麦面粉和普通面粉混合,加入熟透香蕉。发酵后取出小团,擀成扁圆形,放入热油锅,炸至金黄熟透即可,通常搭配香辣椰子酸辣酱(chutney)享用。这款小点心放在密封容器保存两三天,仍然很可口。

女主人还特别准备了香料奶茶,与这丰盛早餐相得益彰。这一餐也颠覆了记者对印度早餐,如煎饼和拉茶,油腻、辛辣、甜腻的刻板印象。

舒芭说:“在家里其实我们都吃得很健康,大多数食物是就地取材。可能来到新加坡之后顺应这里的喜好,所以印度食店主打比较重口味的食物。”

库尔特运用精湛厨艺,巧妙升级欧亚裔家常早餐。(陈爱薇摄)
库尔特运用精湛厨艺,巧妙升级欧亚裔家常早餐。(陈爱薇摄)

本地欧亚裔早餐 妈妈味咸牛肉炒鸡蛋

最后将焦点拉回新加坡,拜访在宏茂桥住家经营亲穆斯林欧亚裔私房菜馆“Casa Kumi”的厨师库尔特(Kurt Drysdale)。他来自一个“多元”的欧亚家庭,父系有英格兰和印度血统,母系有葡萄牙和华人血统,再加上不同种族的亲人,他笑称自己一年到头都在过年过节,很热闹。

加料版炒咸牛肉,配搭吐司和鸡蛋,美味又养眼。(陈爱薇摄)
加料版炒咸牛肉,配搭吐司和鸡蛋,美味又养眼。(陈爱薇摄)

库尔特介绍一款欧亚裔家庭常吃的罐头咸牛肉(corned beef)。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款咸牛肉会经常出现在餐桌上。库尔特的妈妈也经常将牛肉和蛋一起炒,给孩子们当早餐。他的“升级”版本加了红黄灯笼椒和洋葱,颜色和味道更丰富。

鸡蛋吐司是另一道家常早餐,长辈一般将白面包切半成三角形,然后蘸鸡蛋煎一煎。他会用外酥内软的法国面包布理欧修(brioche),还搭配果酱、鲜奶油和枫蜜糖浆等。

还有一款祖母的粥品,也充分展现料理的大融合。除了稠滑粥底,还会另外准备香煎鸡肉丸。库尔特回忆道:“祖母是一名烹饪高手,完全凭经验和直觉。她可以将鸡肉丸搓成大小一致的圆球,煎好了就放在饭桌中央。我们这些小孩子会拿很多,几乎每一汤匙都有粥和鸡肉丸。”现在他也尝试复制祖母的做法和味道,希望将这道独特料理传承下去。

非营利组织“我的社区”(My Community)2025年8月将举办“我的社区节”,邀请公众走进不同家庭,与来自各地的主人分享他们的早餐,本文的挪威、印度和欧亚裔的受访者也参与了这项活动。

另外,想对新加坡早餐有更多了解,“南洋早餐俱乐部”巡回展从即日展出至11月30日,5月8日至30日在宏茂桥静山图书馆,6月1日起在武吉巴督西城购物中心(West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