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潮州人,从小到大没有吃过生腌海鲜,直到五年前有机会尝到深利美食馆总厨兼老板蔡华春“友情出手”的古早味腌螃蟹。选用三四百克雄性红膏蟹,以蒜头、辣椒和黑酱油压着腌制六小时。取出剥开斩件,淋上以南姜丝、红葱头、蒜头、辣椒、花生碎和芝麻等混合制做的酱料。

深利美食馆总厨兼老板蔡华春“友情出手”的古早味腌螃蟹。(档案照片)
深利美食馆总厨兼老板蔡华春“友情出手”的古早味腌螃蟹。(档案照片)

生腌是中国潮汕人处理海鲜常用的方法,早年跟着先辈一起“下南洋”。友人说,祖母在世时常向住在海边的亲戚讨新鲜海产回家腌制,至今仍十分怀念那味道。这种做法后来在本地越来越少见,主要因为卫生考量和饮食习惯改变。

这几年在酒楼再见生腌海鲜。最初是由新一代潮汕移民引进,如在欧南园的大牛潮汕海鲜餐馆和仰光路的“Shao烧”,如今本地潮州餐馆也陆续推出。餐馆售卖的不是小蟹小虾,而是膏多肉实的龙虾、膏蟹、虾、三文鱼和象拔蚌等。

最近在老巴刹旁新开的潮粤菜餐馆“璞珍”(Pure Gem),尝到气势澎湃的生腌红膏蟹(每100克16元)。新鲜斯里兰卡红膏蟹近1公斤,速冻至蟹肉收缩后斩成18件,再淋上酱料放进冰箱腌制,整个过程约45分钟。

每一小件生腌蟹覆着透亮的橘红色蟹膏,软糯口感有点像果冻,带有海水咸香和腌料味道。半透明蟹肉柔软但保留一点Q弹感,经冷冻收缩后脱壳不算太难。没有熟蟹的鲜甜扎实,生腌蟹肉加蟹膏在口中化开后,随之而来的是淡淡酒香,一抹鲜咸,最后是回甘。

延伸阅读

转角遇见酸菜鱼?
转角遇见酸菜鱼?
从小贩中心走向餐饮殿堂
从小贩中心走向餐饮殿堂

近年尝过多次生腌海鲜,更偏爱生腌虾。这一回领略到生腌蟹的另一种境界,更懂得欣赏它的独有魅力。餐馆经理介绍说,中国潮汕地区传统做法腌制超过六小时,酱汁渗入蟹肉,口味比较重。腌制时间较短的新鲜版本,本地食客应该更易接受。

15年老菜脯蒸顺壳鱼,交织着老菜脯的深沉咸香与猪油渣的酥脆油香。(陈爱薇摄)
15年老菜脯蒸顺壳鱼,交织着老菜脯的深沉咸香与猪油渣的酥脆油香。(陈爱薇摄)

“璞珍”菜单上的佳馔还有很多。15年老菜脯蒸鱼,交织着老菜脯的深沉咸香与猪油渣的酥脆油香。潮州鱼饭以“寿司”姿态新颖出场,去骨马友鱼片放入真空袋,放在水中以西式低温慢煮(Sous Vide),烹饪至理想熟度和口感后切成块,加一抹普宁豆酱。卤味除了常见的鸭、猪和豆腐,也推出卤法国鹅肝和鲍鱼片。

去骨马友鱼以西式低温慢煮后切块,加上一抹普宁豆酱,呈现新式潮州鱼饭。(陈爱薇摄)
去骨马友鱼以西式低温慢煮后切块,加上一抹普宁豆酱,呈现新式潮州鱼饭。(陈爱薇摄)

餐馆装潢精致气派,菜品也不遑多让,端得出殿堂级粤菜,包括脆皮乳猪、浓鸡汤胡椒猪肚酿翅、鲍汁八头南非干鲍、红膏蟹蒸肉饼等。

单一潮州菜系可能难以撑起一本菜单,本地潮州餐馆往往同时提供粤菜和本地特色菜肴。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内,早年不少潮籍厨师赴港发展,历史与地域因素促成潮菜与粤菜的融汇贯通。近年来“潮为主、粤为辅”,或者潮粤并行的餐馆,以更精致姿态崛起和上位,为本地食客提供不同档次的餐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