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地兴起一股“自助餐打包风”。不少人通过下载“treatsure”应用软件,在酒店自助餐尾声,用十多块钱买一个饭盒,把自助餐台上的食物打包回家享用。其实,该平台早在2018年就与许多酒店合作,让顾客以优惠价打包酒店自助餐结束前还剩余的食物。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相关视频,还有网红拍摄视频教网民“怎样才能装得又多又划算”。
这种模式当然有其吸引力。消费者花小钱体验豪华酒店餐饮,酒店不用倒掉那么多食物,平台也能以减少浪费吸引支持。我国每年有数十万吨食物被丢弃,这个方法确实能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救回来”。
打包自助餐食物是为了最大化“回本”,但也有人担心,把饭盒塞得满满当当,不同食物层层堆叠,饭菜混成一,若放置太久、冷热混装,很容易影响口感甚至食品卫生。酒店虽然会尽量保持标准,但打包后带走、如果再放置几个小时,风险难免。还有一点常被忽略:虽然可以减少食物浪费,但一次性盒子的使用,可能制造更多垃圾。
像treatsure这样的平台用意是好的,它提供了一个渠道,让更多人意识到不该轻易浪费食物,同时让更多人能体验酒店餐饮;对酒店而言,自助餐全天候有食物,菜肴种类多,与平台合作,多了一个善用余粮的窗口。只不过,如果任由拼命塞满的心态主导,最终可能变成另一种消费狂欢,而非真正的可持续。
或许,各方都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平台可提供指引,鼓励均衡取食;酒店可设置合理分配,引导顾客自带可重复使用的饭盒;消费者应有分寸地适量取食物;网红们也不妨换个角度,把焦点放在如何健康地打包自助餐,而非比拼谁更会“装”。
酒店自助餐打包的意义,不在于以便宜价格赚到多少,而在于它提醒我们,食物来之不易,不该轻易浪费。让“拯救食物”回到真正的初衷,这种模式才可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