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小镇,孩子们背起书包,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年幼的阿德里亚诺·宗博(Adriano Zumbo)总会在书包里多带点“秘密”:几颗糖果,或者一小袋饼干,它们来自他父母经营的超市。看似淘气的小动作,却仿佛是命运的伏笔。多年之后,这个爱糖的孩子,真的把糖当作毕生事业,用一个个马卡龙,一道道出其不意的甜点,征服无数挑剔的味蕾,也赢得“甜点界的威利旺卡”(Willy Wonka)称号。
今年43岁的阿德里亚诺·宗博出生在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父母在新南威尔士小镇库南布尔(Coonamble)经营一家超市。童年的他常常躲在超市货架之间,偷偷拆开糖果包装,或摆弄蛋糕预拌粉。
他回忆起其中一幕:“我坐在超市长长的过道里,书包里塞满饼干和糖果。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厨房门敞开着,里面传来‘Yes, Chef!’的喊声。我当时有点困惑,却因烘焙带来的好奇和快乐,忍不住笑了。”
那笑容,属于一个正在摸索人生方向的少年。15岁时,宗博正式走进甜点学徒的世界,先后师从迪恩·吉布森(Dean Gibson)、萨姆·坎皮西(Sam Campisi),以及托马斯·特雷弗森(Thomas Treverthen)。他们教会他打好基础,也让他了解专注、成长与抱持开放心态,比技巧更重要。
2007年,宗博在悉尼巴尔曼(Balmain)开设第一家店,很快赢得追捧。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电视舞台。2008年,在《厨神当道》澳大利亚版(MasterChef Australia)第一季中,他以“出题考官”的身份,带来高耸的法式泡芙塔(croquembouche),要参赛者复制。运送途中,甜点意外倒塌,他和团队不得不在三小时内重做,这个惊险过程反而成就了节目的经典片段。
此后,无论是V8香草蛋糕,还是芝士汉堡味、猪血味、炸鸡味,甚至牙膏味的“Zumbarons”(宗博式马卡龙),都让观众大开眼界。
宗博的甜点不再只是甜点,而是一场奇幻冒险。他被称作“甜点刺客”(Sweet Assassin),因为一旦他的作品出现,往往令参赛者紧张得屏住呼吸。
要做超乎想象的甜点
除了《厨神当道》,宗博还主持澳大利亚真人实镜秀节目“Zumbo’s Just Desserts”,并担任Netflix节目“Sugar Rush”的评审。镜头让他走出厨房,走向国际。
宗博说:“那些年,我几乎没有停歇,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从电视到甜点店经营,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在每个瞬间好好沉浸其中。”
不同于传统甜点师追求精致与规则,宗博的创意天马行空。爆米花和炸鱼薯条口味的马卡龙、香草布丁搭配甘草冰淇淋等,这些组合听起来匪夷所思,却让人惊艳。他说:“我想做从未有人想象过的东西,不管是味道、口感,还是戏剧性的效果。”
成长在意大利移民家庭,让宗博的味蕾从小就被两种文化浸润:母亲的南意大利家常菜与澳大利亚的经典料理。他说:“看着妈妈下厨,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烹饪过程。文化差异则让我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味道。”
这种背景,也造就他勇于打破常规的个性。他不仅把意式传统融入澳大利亚甜点,也重新塑造当地人对甜品的想象。他分享道:“当时澳大利亚甜点行业还未成熟,我想带来一些不同。后来通过媒体的曝光,让我有机会启发更多人。”
接受失败保持创造力
“甜点界的威利旺卡”称号,于他而言,是褒奖,也是提醒。他说:“那部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给无数人带来想象力和梦想,包括我自己。但归根结底,我只是想做自己,做‘Zumbo’。”
事业巅峰时期,宗博曾一度经营九家门店,出版三本畅销食谱,电视台与媒体邀约不断。但快速扩张也让他尝到压力和经历挫折。他透露:“我的事业经历很多不同阶段,以前我满腔热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做。现在会更理性地筛选。如果不切实际,就暂时搁置。”
失败带来的自我怀疑,反而让他学会转化视角。他认为:“关键是你学到了什么。接受失败,继续努力,保持创造力,才是走向新旅程的关键。”
经典技法和风味无可替代
谈到全球甜点行业,宗博既兴奋也担忧。社交媒体上,甜点的“颜值”成为焦点,但他直言:“如果甜点好看却缺乏让人难忘的风味与口感,人们拍完照就会忘掉。如今,酥点、甜甜圈和曲奇是风头最劲的单品,造型和馅料创意不断。”
他观察到,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使得小规模、专注单品的甜点店越开越多,这个趋势反而能让创意保持纯粹。通过不同口味和造型来延伸产品,可以降低成本并保持效率,同时也能保持手工和创意。他笑说:“我从不是爱追潮流的人,只做当下喜欢和想做的东西。”
在谈到AI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和新食材进入厨房时,宗博认为,科技会帮助我们实现更复杂的设计,在某些方面提高效率,因此更像是扩展创意,而不是改变本质。他强调,甜点的核心不会变,经典技法和风味无可替代。
他说:“布蕾、芝士蛋糕、巧克力蛋糕、太妃布丁、苹果派、麻薯、挞、拿破仑、马卡龙……这些经典永远是我们最需要安慰时的首选。现代作品当然会不断涌现,带来新鲜的感官体验,但甜点的本质和人们的渴望,依然深藏在那些经典之中。”
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
舞台上的宗博是“甜点刺客”,生活中的他却是随性而自在。他分享说:“我喜欢研究新鲜的事物,也喜欢音乐,但总是没有足够时间。最近我在学习更多手作活,如修东西、建造小物件,也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
如果不当甜点师?他想过当DJ,或者成为运动员。他说:“无论如何,我都会选择与创意相关的工作。”饮食上,他偏爱咸食,笑说:“我在工作时吃太多巧克力了。”不过,意式冰淇淋始终令他百吃不厌。
甜点,往往与庆祝和喜悦相连。作为一位甜点师,宗博见证过许多动人的时刻,包括看到有人把戒指藏在蛋糕里求婚,他也曾陪伴重病儿童烘焙,甚至飞去陪伴临终病人完成最后心愿。他说:“这些经历让我相信,甜点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
当然,创作背后并非总是甜美。他感叹:“当事情不顺利时,它会让你沮丧,甚至怀疑自我。但看到别人因甜点而笑,那份感染力让一切变得值得。”
面对刚入行的年轻甜点师,宗博的建议直白而务实:“确保你真的想每天都做这件事,它不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必须110%投入,要能承受压力,并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如果不再感到快乐,就该换个工作。”
他强调:“做自己。不要跟随别人,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想象力会让你不断成长,找到属于你的方向。”
宗博坦言还有许多未完成的甜点梦想,下来会好好整理思绪,看看哪些真的值得去做,哪些有可能实现。
从孩提时代书包里塞进的糖,到如今站在世界舞台上的“甜点刺客”,宗博始终围绕“甜”展开人生。正如他所说:“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布蕾、芝士蛋糕、马卡龙……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渴望。科技和潮流会改变形式,但甜点的本质不会变。”
在新加坡美食节演绎创意甜点
宗博受邀参加第32届新加坡美食节,这是他首次在亚洲公开亮相并献艺。谈及新加坡美食,他笑言最爱海南鸡饭,以及任何带有班兰香气的食物,期待尝遍本地小贩美食和世界最佳餐馆。
9月6日(星期六)上午,宗博除了会在大师班亲自示范教授学员制作甜点,也会在傍晚6时举行的新加坡美食节“Food is Art”活动中,带来四款招牌开胃小点,口味横跨巧克力、麦芽与海藻、牛奶、番石榴、西柚和玫瑰、藏红花、玉米、香草与金桔。
此外,他将携手新加坡国敦河畔大酒店(Grand Copthorne Waterfront Hotel)行政糕点主厨吴达龙,在该酒店与登布西山的Mise en Place Cafe推出一系列充满本地色彩的限量甜点,如融入菊花元素的“新加坡版V8香草蛋糕”、咸蛋黄拉明顿蛋糕、美禄与班兰香马卡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