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头,你是否注意到,越来越多人在背包上挂着一只只可爱的毛绒玩偶?从社媒上的打卡风潮,到年轻世代对可爱文化的喜爱,这些毛绒玩偶逐渐成为流行语言,也是个性的展现。近来本地餐饮与零售界也刮起可爱风,不少品牌纷纷推出限定毛绒玩偶,掀起周边产品跨界热潮。

要说最成功案例,非国民饮料美禄莫属,把大家熟悉的早餐元素,如:咖椰吐司、美禄罐、半熟蛋统统变成毛绒玩偶,搭配促销套装推出,瞬间引发抢购狂潮,一度造成超市断货。几个月后,美禄再度出招,把童年记忆里的花占饼(Gem Biscuit)做成毛绒玩偶,还附送可折叠背袋,兼具情怀与实用性。

快餐界的代表则是肯德基。它今年初与日本人气插画Mofusand合作,推出“炸鸡桶猫”玩偶,猫咪钻进炸鸡桶的造型萌态满分,瞬间刷爆社媒。

奶茶品牌也不甘示弱。茶姬、茶仙子推出毛绒玩偶盲盒,消费者买饮料即可加购,精准拿捏年轻客群的喜好。

乳制品品牌F&N Magnolia上月在路演中也加入可爱经济,推出盲盒毛绒玩偶,只须消费满额,就能现场领取。毛绒玩偶设计重现不同年代的经典奶制品包装,为购物增添乐趣。

可爱可晒可集

位于新达城的韩式刨冰咖啡馆Nana & Friends Cafe玩起新花样,将盲盒概念融入点餐体验,食客取餐时只须按下巨大心形按钮,在轻快音乐声中,甜品与玩偶一同揭晓,仪式感与氛围感拉满。

毛绒玩偶的魅力在于可爱、可晒与可集。都市人渴望被疗愈,毛绒玩偶恰好提供一份随手可得的小确幸。再加上限量与随机机制,稀缺性让人心甘情愿掏钱;跨界联名更是降低消费犹豫,让人觉得顺手买餐或购物还能收藏,再自然不过。

不过,限量抢购往往催生黄牛炒卖与过度囤积,不少玩偶最终因闲置而造成浪费。部分品牌开始限制购买数量,或赋予毛绒玩偶更多实用功能,如制成零钱包或钥匙扣,以提高使用率。

对品牌而言,毛绒玩偶是强大引流工具,但若想走得长远,仍须回到核心——优质食物与难忘用餐体验。唯有将周边魅力与产品本质结合,才能在热潮退去后,依然留住食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