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9米,身形修长的有本和辉(Kazuki Arimoto),站在日本餐馆的料理餐台,特别醒目。外表上像是一名运动员或模特儿,但原来是厨师做主(omakase) 餐馆的灵魂人物。正是这份反差,让他在餐饮界显得格外鲜明,鹤立鸡群。

这名31岁的日本籍主厨,最近成为新加坡餐饮界一颗冒起的新星。在2025年7月24日新加坡米其林指南颁奖礼上,他一举成为当晚的双料赢家,几乎平地一声雷般吸引全场目光。

有本和辉上台领取“年轻主厨奖”后,原本要回座,但主持人请他留步,直接宣布他所掌舵的餐馆Omakase@Stevens获得米其林一星。这是餐馆第一次摘下米其林星,也是2025年《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中唯一新入榜的一星餐馆。

如此亮眼的成绩,对有本和辉和团队来说,意义非凡。他从副主厨升任主厨,不过短短一年余的时间。

约见有本和辉做访问,他说话速度不急不缓,以英语交谈。从他分享的工作经验和对烹饪的理想,会发现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都是因为目标清晰,努力不懈。这名年轻有理想的厨师,带着家乡大阪的美食记忆,结合法国厨房的专业技艺,再用属于自己的一套方式,把“和风”吹向新的高度。

有本和辉获得2025年新加坡米其林指南“年轻主厨奖”,他掌舵的Omakase@Stevens也首次摘星获米其林一星。(档案照)
有本和辉获得2025年新加坡米其林指南“年轻主厨奖”,他掌舵的Omakase@Stevens也首次摘星获米其林一星。(档案照)

有本和辉两年前来新加坡工作,之前曾在日本米其林餐馆Esterre by Alain Ducasse和Tateru Yoshino磨刀累积经验达10年,擅长结合法国菜和日本料理的技艺。

不得不佩服日本厨师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有本和辉说,在日本餐馆所学的,不仅是厨艺,更多是领会“主厨的思维方式”。

他说:“虽然身份是助手,但你做事必须比主厨快一步。”比如,主厨还没开始切菜,你已经递上刀具;主厨正准备下一步动作,你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有本和辉看来,正是因为培养了对细节的观察度,所以处理食材更细致精准;款待食客方面,服务更贴心到位。

Omakase@Stevens餐馆仅有16个座位,团队规模精简,这也让主厨有本和辉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正因为团队人数不多,工作更为紧凑,这也正是他渴望自我突破和挑战的极限。

他认为以身作则很重要,所以即使身为总厨,已不是当年初入行的小跟班,但他照旧是最早到餐馆上班,最迟回家的人。餐馆须要清洁打扫时,他也动手帮忙。

通过料理表达想法

有本和辉对烹饪的喜爱,是从家里开始的。他分享说:“因为妈妈很会做菜,我常当她的厨房助理。我自认口才不好,通过料理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很多人说我做菜的样子很认真投入,也有人说我不苟言笑,看起来很凶。”

采访拍照时,因为得配合镜头,他在餐台备菜时得把双脚张得更开,否则太高难以入镜。他笑说:“我有时候做菜也是得这样站的,餐台对我来说太低了,一直得弯着腰,工作一天后,腰酸背痛。”

从小,有本和辉就长得高,也颇有运动细胞,是跆拳道黑带高手。中学至高中,他也是篮球球员,用现代人爱说的形容,便是“被厨艺耽误的运动员”。有本和辉说:“从运动中,我学会了以防为守的智慧,心理素质很重要,能更有效克服挑战。”

把昂贵和牛裹粉油炸

有本和辉是大阪人,他把大阪的“街头美味”带入自己的料理哲学中。

他以现代日式料理为核心,并说:“日本食客也许觉得不太传统,但其他食客的接受度很高。”

有本和辉餐馆的招牌菜炸和牛排,牛肉和酱料摆成一个“和”字,代表和牛,也是厨师的名字。(陈斌勤摄)
有本和辉餐馆的招牌菜炸和牛排,牛肉和酱料摆成一个“和”字,代表和牛,也是厨师的名字。(陈斌勤摄)

他列餐馆代表菜为“炸和牛排”。一般,精致餐馆较少以油炸方式处理昂贵的和牛,多会炭烤处理,有本和辉却选择了一种街头风十足的做法——裹粉油炸。

每一季,他会更换不同的牛肉来源,本季主角是鹿儿岛(Kagoshima)的和牛。先把牛肉块放在特制香料油中,确保牛肉每个部位温度一致。裹粉油炸后,外层炸衣酥脆不腻,牛肉中心三五分熟,柔嫩多汁,火力温度控制得极为精准。

为了提升滋味,吃时搭配有本和辉自创、以葡萄牙马德拉酒调制的酱汁和味噌酱,味道浓稠又柔滑,富有层次感。

有本和辉说:“大阪饮食中,有很多炸物,也常在食物中加入酱料,如章鱼烧。这道菜代表了我的身份和家乡文化。”

盘饰摆盘也带巧思。牛肉与酱料摆成一个“和”字,呼应“和牛”,也是有本和辉的名字。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有本和辉制作多种腌制和发酵食材,用来丰富食物,让味道更具层次。(陈斌勤摄)
有本和辉制作多种腌制和发酵食材,用来丰富食物,让味道更具层次。(陈斌勤摄)

有本和辉也制作多种腌制和发酵食材,如梅子酱、腌紫苏叶、柚子胡椒(yuzu kosho)等,旨在丰富和强化菜肴的风味,使味道更加立体和丰富。

餐馆六道菜套餐每人$238++,九道菜套餐每人$333++。

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餐饮行业挑战重重,有的米其林餐馆也步履维艰。而自从摘星以来,有本和辉的餐馆几乎天天客满,但有本和辉说,团队不因摘星成绩而自满,照旧自我鞭策认真做菜。同时,他已定下新目标,来年要摘下米其林两星。

本地餐饮界新血注入创新意

所谓薪火相传,餐饮界唯有不断有新血注入,才能带来创意、活力与持续的发展。米其林年轻厨师奖,是对这些未来之星的一种肯定。

新加坡米其林指南2021年开始增设“米其林年轻厨师奖”,定义是:36岁以下,拥有出色才华和巨大潜能。

过去几届得主,皆已在餐饮界留下亮眼成绩:2021年是米其林两星餐馆Cloudstreet主厨戴伟杰,2022年是主理一星摩登韩餐Nae:um的韩锡铉,2023年是主打马来群岛风味的Seroja总厨黄达文,2024年则由主打法式现代料理的Ce Soir总厨黎俊乐获得。

2025年新加坡米其林得奖名单出炉后,业界普遍反应是名单没有太大变化,缺乏惊喜。其实,过去一年本地精致餐饮界已悄悄出现一轮新旧更替,年轻掌厨人才辈出。

Zen新菜单简约却不单调

原本入榜多年的星级餐馆Alma by Juan Amador和Restaurant Euphoria,先后宣布歇业。与此同时,现有的一些米其林餐馆宣布新主厨上任,为餐饮界注入一丝新气象。

新加坡米其林三星餐馆Zen由瑞典名厨Bjorn Frantzen所开。总厨奥夫纳(Martin Ofner,30岁)2024年来新加坡上任,原本与蔡都毅(Toraik Chua)一起担任总厨,但蔡都毅已离职,现在由奥地利籍的奥夫纳掌舵。餐馆持续深化培育本地人才,9月初升任新加坡籍的黄启智(30岁)为主厨。

新加坡米其林三星餐馆Zen总厨奥夫纳会在饭后拍摄空盘子,以此留住食物带给他的感动。(餐馆提供)
新加坡米其林三星餐馆Zen总厨奥夫纳会在饭后拍摄空盘子,以此留住食物带给他的感动。(餐馆提供)

领导团队由年轻人领军,感觉焕然一新,最新菜单也让人吃出新感觉。奥夫纳说:“整体为北欧菜风,但选用了亚洲尤其是日式风味。菜式味道的铺陈,让人感觉更清新雅致,简约却不单调的味道,一顿饭下来饱足但没有负担。”

奥夫纳对亚洲深感兴趣,曾在上海工作,也亲自走访日本了解当地食材。平日,他最喜欢的新加坡食物是印度咖喱和馕饼。

Zen餐馆的马龙螯虾搭配蛤蜊和姜汁高汤,味道清甜。(餐馆提供)
Zen餐馆的马龙螯虾搭配蛤蜊和姜汁高汤,味道清甜。(餐馆提供)

每当有灵感,奥夫纳喜欢把想法写下来,或作画。现代人喜欢拍照“手机先吃”,他却是在饭后拍摄空盘子。他解释:“我认为食物的美味最关键,我记住了那一份让我感动的滋味。拍摄盘子只为留住那一刻。”

Jag为西餐添本地风味

Jag餐馆创办人兼总厨吉伦(Jeremy Gillon)8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卸下台前角色,退居幕后。

新加坡籍的陈正强,正式接手Jag餐馆主厨棒子。(餐馆提供)
新加坡籍的陈正强,正式接手Jag餐馆主厨棒子。(餐馆提供)

跟着吉伦学习了四五年的新加坡籍陈正强(32岁)正式接手主厨位置,过去没什么在媒体曝光的他说:“虽然有感压力,但这也是一种动力,让我有所突破。”

这回独当一面,陈正强带来新视角,为菜式注入新风味。例如在面包上撒肉骨茶调料的香料粉,让西餐多一份本地风情。除了套餐,餐馆也增设了单点选择。

Jag餐馆维持蔬菜为先的概念(右图),但在细节中加入新味道,比如面包上撒肉骨茶调料香料粉(左图)。(黄亿敏摄)
Jag餐馆维持蔬菜为先的概念(右图),但在细节中加入新味道,比如面包上撒肉骨茶调料香料粉(左图)。(黄亿敏摄)

陈正强主张稳定发展中求变,餐馆依旧维持蔬菜为先的概念,筛选欧洲、日本、马来西亚优质时令菜。团队默契也是关键,陈正强说:“餐馆总经理、服务员到厨师,大家平均合作四五年了,有一定的默契。”他的弟弟陈正豪(26岁)担任初级副主厨,目前在海外餐馆培训学习。

纵观这些人事更替,新一代精致餐饮厨师已站上舞台发挥,期待他们传承革新,为本地餐饮界写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