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只须轻轻一挥手掌便完成支付,无需钱包、手机或银行卡,这种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已在我们身边成为现实。
在最近举办的第九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上,腾讯正式宣布其刷掌技术出海计划,携手全球电子支付巨头威士(Visa)将这一创新支付方式引入国际市场。新加坡是首个试点国家,成为全球刷掌支付技术的先锋试验场。
腾讯刷掌硬件创新负责人夏凯在新加坡接受专访时笑说:“2023年5月微信刷掌支付系统在中国推出,我当时就觉得好像生了个孩子,把他从胚胎变成了一个孩子,看到他跟我们交流互动。这次到了新加坡,我感觉这孩子已经慢慢开始走路了,代表他不只跟我们互动,也能跟外面更多人互动。我感觉非常开心和兴奋,甚至还有点奇妙。”
刷掌支付优点多
夏凯详细介绍腾讯刷掌技术沿用掌纹和掌静脉的双因子识别方式,实现了免介质、无接触、高精度的用户体验。夏凯认为刷掌支付技术比刷卡、手机、扫脸等其他方式更安全和便利。
他解释:“银行卡有可能丢失或被盗,现在很多地方刷卡支付都不须输入密码,任何人都可以用你的卡消费,同时还可能出现欺诈问题。手机支付也有一些痛点,比如手机没电,信号不好,运动时无法携带等。人脸识别的话,双胞胎问题一直很难克服。而且如果几个人站在人脸识别的支付设备前,机器会同时看见好几个人,它应该先识别哪一个?人脸识别还有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人脸信息很容易被第三方(如摄像头)获取,但别人想获取你的手掌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延伸阅读
夏凯是“双硕”科技人才,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他曾在中国英特尔(Intel)工作八年,担任高级工程项目经理,负责英特尔的中国大客户的标杆项目。夏凯2018年离开英特尔加入腾讯,负责支付技术的开发。他和团队从2019年起开始探索刷掌支付技术,过程充满各种挑战。
研发面对种种挑战
夏凯详细回忆了项目中的各个挑战,语速稍快,言语间透出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技术突破的热忱。他透露一开始面对硬件和算法的局限,设备无法大规模识别人群。他的团队接着也必须让设备可以精准地识别手掌,解决环境光线对识别的干扰,油性皮肤带来的反光,用户掌静脉弱等各种问题。
夏凯说:“中国用户已经习惯用手机二维码来付款,但一般手掌识别设备是不支持二维码识别的,商户得分开使用两台机器,有点麻烦。我们就想办法设计出一台设备,既能识别手掌也可识别手机二维码。”
2021年,刷掌原型机出炉。夏凯团队展开调研,先让腾讯的同事去体验,之后再邀请一些外部用户试用,结果出乎他们意料。“我们发现他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有些人会摸,有些人不知道该做什么,因为他们对这个设备没有认知的交互体验。”
团队之后在设备上放一个手掌形图案,试了以后发现很多人直接把手掌按下去。他们又试了方形、椭圆形等,以不同方式去指引用户,但发现每个用户的理解都不同。夏凯说:“最后,我们决定采用最简洁的圆形光环。我们调研了全球数十亿人的手掌数据,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圆形尺寸和光环粗细。人们一看到圆形光环,会很自然地把手掌放在圆圈上方。”
无国际标准可参考
夏凯自豪地介绍,刷掌设备的识别率目前约99.99%,腾讯甚至还牵头发布中国第一个刷掌团体标准。“因为技术太新,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所以我们得从头编制一些测试标准,甚至去构建自己的测试实验室。里面有很多仪器设备是我们自己去研制的,包括刷掌、图像、性能数据等该怎么测。”
在团体标准的基础上,腾讯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建立行业标准,并在今年正式获得批准,可以牵头去做刷掌的行业标准。夏凯说:“我们希望不只是腾讯在推动,而是跟各行业一起把刷掌做成比较先进,用户体验非常好的产品。希望让整个行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这技术,让更多用户享受便利。”
当被问到腾讯与英特尔的工作差异时,夏凯思索片刻后说:“我认为在腾讯是创造东西,我们做的事不是一开始能看得明白、看得清楚的。我认为在英特尔比较是研发,就是我知道要开发什么东西,要在什么样的资源、时间和条件下如期把它做出来。”
夏凯透露,腾讯“33号实验室”有将近100人,“老板给我们很多经费及非常好的空间去创造,不会给我们严格的KPI(业绩指标)或项目目标。我们做的技术探索并不是每一个都会受到用户欢迎,也不是每个技术都适合用在支付业务上。老板其实是允许我们失败的。”
从小渴望大家庭
夏凯一家人住在深圳,有趣的是他竟有五个孩子,在少子化的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特别。“我是独生子,小时候看电视剧里全是兄弟姐妹,其实很多剧情我是很难深入理解的,让我蛮渴望有手足,所以希望让我孩子从小就有兄弟姐妹陪伴。”
夏凯有一个大女儿和四个儿子,女儿15岁,最小儿子才刚出生半年。首次来新的他笑说:“我在金融科技节的工作结束后会立马飞回去,根本没时间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