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从屏幕走向现实,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具备感知与陪伴能力的智慧伙伴。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通过机器人Lab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头显的发布,展现人文科技新愿景,推动智能终端迈向智慧生活。

生成式AI正在重塑语言、图像和创作工具,同时也抛出一个全球性新问题:如何让“聪明”的AI真正“动起来”?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机器人。

在这场汇聚全球商业领袖与技术观察者的盛会上,vivo展示了“博鳌亚洲论坛官方指定手机”X200 Ultra、自研的混合现实头显,并宣布成立机器人Lab,推动人文科技创新,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入真实场景。在新的发展阶段,vivo将持续打造极致的机器人产品,让AI更懂人,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手机升级为AI手机

vivo X200 Ultra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图/vivo提供)
vivo X200 Ultra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图/vivo提供)

提到迈入30年的vivo,多数人或许首先想到的是手机,尤其是引领移动影像的X系列。自2014年Xshot问世以来,vivo不断突破:与蔡司(Zeiss)合作,将修正色差、提升画质的APO镜头带入手机;自研V系列影像芯片也更新为VS1和V3+双芯片,让逆光、夜景、动态拍摄更自然、更接近肉眼所见。目前,vivo已积累逾2000项影像专利授权。

这些影像技术不仅定义了vivo的手机优势,也为AI布局奠定了基础。在博鳌亚洲论坛,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明确指出:“要把传统的智能手机升级成AI手机。”早在2018年,vivo便成立AI全球研究院,自研蓝心大模型(BlueLM)和“蓝心小V”智能助手,并在近期与DeepSeek携手,进一步推进AI手机的发展。

如今,vivo计划将这些AI能力延展到手机之外,迈向机器人领域。通过影像与AI技术的结合,vivo希望机器人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码世界的桥梁,让科技真正融入生活。这一理念贯穿vivo的发展脉络:公司始终秉持以人为本,聚焦用户场景,以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人们的日常体验。

“让机器人可以看得懂场景,听得懂需求,给得了回应。”——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vivo蓝科技五大技术

vivo研发的混合现实头显可提供沉浸式体验。(图/vivo提供)
vivo研发的混合现实头显可提供沉浸式体验。(图/vivo提供)

在博鳌场边和《财富》(Fortune)的访谈中,胡柏山强调:“要把机器人做好,头显这个产品是必须要做的”。

头显不仅是单一产品,更是vivo将AI延展至家庭应用的关键一环。聚焦个人和家庭场景,vivo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真实生活,解决痛点,不断迭代。

要让机器人看得见、听得懂,就需要“眼力”和“脑力”双重支撑。vivo在2023年推出的“蓝科技”正是核心动力,包含五大底层技术:

  1. 蓝晶芯片技术栈:软硬一体化,能效优化。vivo与八大赛道联合研发第二代全大核架构,实现自研算法硬件化,显著提升性能与能效。

  2. 蓝河操作系统:全栈自研、为AI而生。智慧系统原生架构支持AI,具备高性能框架设计,天生更智慧、更流畅、更安全,并成为行业首个全栈采用Rust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

  3. 蓝海续航系统:聚焦电池创新,采用第三代硅负极和半固态电池技术,实现容量大、充电快、机身薄,更耐低温。场景能效引擎保障全场景功耗下降。

  4. 蓝心大模型: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涵盖语言、端侧、语音、图像及多模态等多项大模型核心模块,支持强大的AI理解与推理能力。

  5. 蓝图影像:包括自研影像芯片、传感器技术和算法矩阵,持续提升复杂场景下的视觉感知和影像处理能力。

“我们的长赛道是影像和AI技术,包括操作系统,从手机跨到做家庭机器人,有80%的能力是复用的。”——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人文坚守使科技升温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指出vivo家庭机器人将成为家庭的一员。(图/vivo提供)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指出vivo家庭机器人将成为家庭的一员。(图/vivo提供)

vivo始终坚信,科技的发展应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回应用户所需,才能实现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科技的高度,终须回归人的尺度。这一理念,vivo通过不断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体验:

  • 为不同用户优化婚礼、演唱会等场景的拍摄体验。

  • 为视障用户开发实时环境描述等功能。

  • 为外卖员定制职业模式手机,主打超亮屏幕、免提通话增强和三向定位功能。

在博鳌演讲中,胡柏山特别提到,vivo研发的无网通信技术“烽火台”曾支持珠峰科考站的野外作业;也能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为用户提供多一重保障。

对于机器人,vivo的愿景是让它成为家庭的一员,既能照看老人和孩子,又能提供情感陪伴。如胡柏山所说:“机器人可做交流,做情感的陪伴。”如何拿捏恰到好处的“热络感”,秉持“科技普惠”理念,为用户带来理想的体验与陪伴?这些人性化考量,将持续为vivo的技术发展提供指引和灵感。

“技术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火热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技术为工具,让人们感受幸福,拥有快乐。”——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国际化即本地化策略

vivo新加坡团队。(图/vivo提供)
vivo新加坡团队。(图/vivo提供)

自2014年进入东南亚市场以来,vivo坚持走“More Local, More Global”的国际化路线,循序渐进,用了四年将东南亚业务扩大到七个国家,并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工厂。

vivo认为,本地化是全球化的基石,而核心始终在于“人文思维”,即以用户需求为首位。胡柏山在《财富》采访中表示:“真正的产品本地化必须建立在对当地深入洞察的基础上,比如理解当地天气带来的用户痛点,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庆祝方式。”他强调:“我们让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我们再去实现和调整。vivo的决策最大程度符合本地化需求。”

这一理念也体现在vivo新加坡的做法上:核心运营团队由本地人才组成,通过在地洞察推动产品本地化。例如,针对新加坡用户重视影像质量的需求,vivo推出了主打高清自拍、夜景优化与AI影像处理等功能的产品,设计贴合本地用户需求。

vivo也与许多本地业者合作,在大型电子零售商以及主要电信业者门店可以找到vivo专柜与体验区,在电商平台也设有品牌旗舰店。在本地设立的仓储和与物流业者,则确保出货时间快速、用户能及时收到货物。

今年晚些时候,vivo计划在新加坡全面推出X系列及X-Fold系列产品,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创新以人文为本

vivo始终坚信,科技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功能堆砌,而在于回应人的真实需要。无论是影像、AI手机,还是机器人,背后的推动力都是品牌核心的人文思维——用技术创造触手可及的幸福感。这正是vivo“人文之悦”的持续承诺。

“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科技+人文’缺一不可。未来的答案,不在代码里,而在人心里。”——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

关于vivo

vivo博鳌亚洲论坛展台。(图/vivo提供)
vivo博鳌亚洲论坛展台。(图/vivo提供)

vivo是一家以用户导向创造伟大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成为联接人与数码世界的桥梁,提供更便捷的个人数码化生活体验。

秉持“本分、用户导向、设计驱动、学习、团队”等核心价值观,vivo在整个价值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立志成为更健康、更长久的世界一流企业。

vivo总部位于中国东莞,注重本地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布局广泛的研发网络,覆盖深圳、东莞、南京、北京、杭州、上海、西安等地,聚焦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影像技术等前沿领域。

同时,vivo已建立起智能制造网络(含品牌授权)。截至目前,年生产能力近2亿台,销售网络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5亿。

欲了解更多关于vivo的产品和信息,请浏览vivo网站。

【本文由vivo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