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美学 打开年轻视野

字体大小:

玩物丧志是古时概念,放在今日,器物之美可以陶冶性情,丰富个人历史文化素养。来自中国河南省,已是公民的陈玚杨常在东陵路和牛车水古玩店淘宝,还和父亲联名出版了收藏甄录。她告诉《联合早报》,很多古董价格没有人们想象的天价,本地古玩店买卖透明,年轻人喜欢古玩,增添生活情趣,不愁入门门槛高。

有人说:“新加坡是个文化沙漠。”这实在是句似是而非的话。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来看,57年的建国史的确很短;但新加坡岛地处扼要,在千百年间一直是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要冲,见证无数文明在贸易与文化上的融汇交流,自然也留下不少历史印记。

陈玚杨(38岁)是南洋理工大学的职员,也是一名古瓷器收藏者。她从小流连于本地的古玩店,通过手中的器物触摸历史、邂逅古人,徜徉在璀璨的古文明间。然而这并非古董收藏的全部意义,她认为古董不是富人的专属玩具,离年轻人也并不遥远,甚至应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美学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本地文物有独特历史内涵

陈玚杨出生于历史厚重的中国河南省,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古玩字画和传统文化。15岁刚来本地读中学时,父亲就告诉她:“新加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里也有很多历史的印记。”

本地的古玩店主要分布在东陵路和牛车水,每次父亲来探望女儿都会带她去探宝。而一般人想不到的是,甘榜格南附近的阿拉伯街也是一处古董集散地。陈玚杨说:“中国瓷器从唐朝起就是往阿拉伯世界的热销品。经年累世在阿拉伯世界流传,有些就流通到本地回教商人手中,有些则是从东南亚海域的沉船打捞而来。”

“一些为中东客户定制的外销瓷大多是碗碟餐具,器形上能看出为中东饮食文化做出的调整,甚至绘有胡人表演图案或是阿拉伯文字,是跨文化产物。”

她提到1998年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的唐代沉船“黑石号”。在这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中国至中东航线的阿拉伯商船的遗骸中打捞出超过6万件瓷器与金器,震惊世界。这批文物后来被新加坡政府获得,由亚洲文明博物馆永久收藏。

古董并非遥不可及

在很多人眼中,古董买卖要么是拍卖行里的天价交易,要么是慧眼识珠的致富传奇。其实,买古玩也可以像买喜欢的衣服一样平常。

陈玚杨说:“古玩不只有投资价值,更有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瓷器原本就是生活用品,是用来增添生活情趣的,不一定要抱着投资的心态。”

大学毕业开始独闯江湖时,她就曾在本地购得一件宋代龙泉窑梅青色茶罐;每次去欧洲和英国旅行,也会多多留意当地古玩和老杂货店,还颇有斩获。

“可是古董不会很贵吗?假如我只有500元,可以入场吗?”记者忍不住追问。

“500元可以买不止一件那个龙泉窑的茶罐了。很多古董的价格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而且本地的古玩店大都明码标价,很透明的。”陈玚杨说:“入场时也不一定要抱着投资的心态,主要看你跟这件物品的眼缘。几百元买一个茶罐也许很贵,如果你把它当作艺术品,就是另一种消费了。”

陈玚杨有时会把同时代近似的藏品拿出来比对把玩,从蛛丝马迹中推敲物品的来历。查考史料后,有时会推翻自己的结论,提出新的猜想,不免也是种生活乐趣。

提升当代生活美学

陈玚杨认为,古董不应该被锁在冰冷的仓库,而是作为艺术品向世人绽放光彩。她说:“很多物品能够被珍惜传承至今,都是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是文化、工艺和审美的集中体现。”

工业文明取代了手工艺术后,流水作业大幅提供了生活品的产量,也不免降低了审美的质感。如今生产力达到新高度,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也追求审美。陈玚杨认为古代艺术品的设计理念、纹饰图案、款式版型都可以为当下的用品提供灵感,启发人们设计出更有美感的生活品。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瓷器之美,陈玚杨与父亲陈玉林联名出版了《古陶瓷求甄录》。这本精美的图册收录了父女几十年来收藏的艺术精品两百余件,最古老的藏品可追溯到汉代和三国时期。

陈玚杨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古董也以新颖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去年首发收藏级NFT数码作品,也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注入更多可能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