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包装的艺术

字体大小:

自言自语

作为一个总是慢半拍的人,我最近又(被迫)发现一款社交媒体“小红书”。

因为是新用户,大数据还不能“投我所好“,所见多是美好(物质)生活的记录。含蓄一点的发美食游艇,直接一点的晒银行流水和公积金余额;有人记录孩子的美好生活:四岁的女儿去听音乐会,全程走红毯式跟踪拍摄。

好巧不巧,前周有公关邀我出席一场音乐会。我没贸然答应,先要资料来读,真是大开眼界:一场音乐会里塞了24个小孩,一人一首独奏;除了牌子响亮的指导教师和“新加坡最高艺术殿堂”,宣传的亮点还有须着晚礼服出席的“高端晚宴”,和专业拍摄团制作的精美视频——俨然社交媒体的产业链上游。

各取所需无可厚非,需要警惕的是,当记录生活走出私人空间,成为众目睽睽下的自我包装,虚荣、攀比、焦虑随之而来;但退一步讲,如果孩子通过“包装”成功考入欧美名校,因此获得上流社会的教育资源与人脉,是否也算功德圆满?

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商业伦理也变得微妙起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