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舒适圈

数年前的9月,秋高气爽,只身走入偌大的校园,内心既忐忑又期待。(作者提供)
数年前的9月,秋高气爽,只身走入偌大的校园,内心既忐忑又期待。(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这种洞见是需要沉浸在当地社会才能习得的,光埋怨外语难学并拒绝踏出舒适圈的人,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拨云见日时的豁然开朗。

对于踏入社会的旁人而言,大学暑假似乎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一群满怀理想的青年悠闲地度过夏天,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仍未被现实社会给磨灭……但对于许多本地大学生而言,暑假乃至大学生涯其实并非如此,暑假前几个月就得开始投递履历,应付课业压力的同时仍得到各家企业面试,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被一家家面试后“失联”的企业给幻灭。当然,来自同窗的竞争与相互攀比也无疑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毕竟僧多粥少,大家都竞相挤入那几家大厂。我们新加坡人一贯“怕输”的思维也似乎意味着无法到大厂实习、工作的人就输在起跑点上。

之所以会联想到这一点,是因为近期有学妹到中国留学之后面对一系列的语言与文化不适应。虽然都是线上授课,不过中国大学的学业压力繁重,最后一节课到晚上9点半才结束,而且也没有新加坡大学的复习周,另外中文授课也令许多人吃不消。在这种情况下,学妹本人的信念有所动摇,而旁人的冷嘲热讽当然也无济于事,反而助长了这种自我怀疑。当然,许多人在线上学习期间或许会遇到这种“中年危机”,但退一步思考,我们的目光是否过于狭隘,囿于社会的惯性思维呢?尤其是在生活节奏飞快

的新加坡,没有人希望被时代抛在后头,所以我们总是假定通往成功的道路就是线性的。暑假的终极目标就是实习,反之探索兴趣就是虚度光阴,未来将输在起跑线上。

同理,既然到中国念书须要克服语言障碍,那就会导致我们输在起跑点上,所以是不明智的。这种“起跑点思维”或许使我们沉迷于结果,而完全忽视了过程。诚然,一开始到中国念书确实须要克服不少障碍,但满足于现状,躲在舒适圈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知晓。

“为什么要到中国念书?在本地大学不是好吗?用中文学习不会特别困难吗?”原本以为已经对这一系列的“灵魂拷问”习以为常,但有时还是会疲于回应。想必到非英语国家留学的人都曾面临过上述情景,旁人表面上钦佩我们的勇气,但背后又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无法理解这种“非理性做法”。起初的学习曲线必然非常陡峭,但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或彻底理解一国文化的那种满足感确实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有高中友人到巴黎念硕士,在短短一年内就掌握了基本法语,能以流利的法语和当地人沟通、点菜。不仅如此,他也“解码”了“恶名昭彰”的巴黎人,能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剖析外界对巴黎人的负面评价,并提供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巴黎人并非没有礼貌,而是生活节奏快,不会对你露出客套却虚假的微笑。此外,社会上有严格的不成文规定,开口一句Bonjour体现出你和咖啡厅职员的平等关系,满足了前提条件后他们才会以礼待人。这种洞见是需要沉浸在当地社会才能习得的,光埋怨外语难学并拒绝踏出舒适圈的人,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这种拨云见日时的豁然开朗。

秋季学习即将开始,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还在犹豫是否要踏出舒适圈,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共勉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