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青春+》专栏作者四腿(左)和P出席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记者会,第一时间掌握本届电影节有哪些必看电影。
《联合早报·青春+》专栏作者四腿(左)和P出席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记者会,第一时间掌握本届电影节有哪些必看电影。

本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GIFF)将于2023年11月30日以马来西亚奥斯卡奖提名电影、余修善(Amanda Nell Eu)导演的《虎纹少女》(Tiger Stripes)开幕,并在接下来的11天年接连上映众多好戏。

《虎纹少女》(Tiger Stripes)是本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档案照)
《虎纹少女》(Tiger Stripes)是本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档案照)

SGIFF将放映101部电影,其中包括64部长片以及37部短片。其中,今年的新加坡电影备受瞩目,共有三部新加坡电影参与亚洲长片竞赛单元,其中包括了杨国瑞在洛迦诺电影节获奖的《好久不见》、姚志卫入围柏林电影节的《明天比昨天长久》以及妮可沃福(Nicole Midori Woodford)入围圣塞巴斯提安国际电影节的《曙光残影》(Last Shadow at First Light),是自1997年以来最多新加坡电影入围的一次。据了解,今年SGIFF也收到了144部新加坡短片以及12部长片报名参与电影节的竞赛单元。

此外,新加坡“全景单元”(Singapore Panorama)也迎来四部长片与四部短片的全球首映。主办方今年收到的1161部报名参与竞赛单元的电影中,东南亚短片占了568部,亚洲长片则有437部。

电影《五月雪》剧照。  张吉安入围九项金马奖提名的电影《五月雪》,也入围了SGIFF的竞赛单元。(档案照)
电影《五月雪》剧照。 张吉安入围九项金马奖提名的电影《五月雪》,也入围了SGIFF的竞赛单元。(档案照)

三部马来西亚电影触碰社会敏感神经

SGIFF策展人童祈为(Thong Kay Wee)在访谈中说,今年马来西亚电影的势头挺强,收到了许多参展电影,但只有三部杀出重围。其中包括《虎纹少女》、张吉安入围九项金马奖提名的《五月雪》(本次也入围了SGIFF的竞赛单元)以及Badrul Hisham Ismail的《Maryam Pagi Ke Malam》。前者触碰了敏感的五一三课题,后者则谈及穆斯林女性的自主权以及回教法的议题,目前仍未传出有在马来西亚上映的消息。

越南导演范天安(Pham Thien An)在今年康城影展获金摄影机的《雾中潜行》(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又译《金色茧房》)将在今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放映。(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提供)
越南导演范天安(Pham Thien An)在今年康城影展获金摄影机的《雾中潜行》(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又译《金色茧房》)将在今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放映。(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提供)

SGIFF也将放映越南导演范天安(Pham Thien An)在今年康城影展获金摄影机的《雾中潜行》(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又称《金色茧房》)、印尼导演里亚尔·里扎尔迪(Riar Rizaldi)的《Monisme》(竞赛单元)、拉夫·迪亚兹(Lav Diaz)的新片《湖泊的本质真相》(Essential Truth of the Lake)以及《十年缅甸》(Ten Years Myanmar)等众多东南亚电影。

延伸阅读

2023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推荐片单 之理性与谎言
2023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推荐片单 之理性与谎言
2023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推荐片单 之五月雪红色天空
2023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推荐片单 之五月雪红色天空

童祈为指出,东南亚电影出现了跨国制作的趋势。比如《雾中潜行》的资金来源就有法国、越南、新加坡以及西班牙;《五月雪》则汇聚了来自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以及法国的资金与人才。

童祈为说:“这样的跨国合作能帮助电影工作者获得更多资源,让东南亚导演完成他们的电影。SGIFF作为支持区域电影的重要平台,非常需要支持并放映这些作品。”

今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希腊大导尤格·蓝西莫(Yorgos Lanthimos)获金狮奖的《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门票发售秒杀。(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提供)
今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希腊大导尤格·蓝西莫(Yorgos Lanthimos)获金狮奖的《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门票发售秒杀。(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提供)

两部国际电影戏票皆已售罄

这次展映的国际电影足以令一众影迷哭晕在厕所里了。这次有门票发售秒杀的希腊大导尤格·蓝西莫(Yorgos Lanthimos)获金狮奖的《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近几年拿奖拿到手软的日本导演滨口龙介《邪恶根本不存在》(Evil Does Not Exist)、中国独立电影工作者王兵的纪录片《青春》和《黑衣人》、意大利电影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Alice Rohrwacher)的《奇美拉》、英国电影人安德鲁·海格(Andrew Haigh)的《都是陌生人》(又译作《亲爱的陌生人》,All of Us Strangers)、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maski)的《枯叶》、德国导演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的《红色天空》、中国动画电影导演刘健的《艺术学院1994》、中国电影工作者张律的《白塔之光》等众多电影。

其中,由迪士尼发行的《可怜的东西》和《都是陌生人》没有在新加坡院线上映的计划,仅在此次电影节放映,截止文章截稿时间,两部影片戏票皆已售罄。

笔者最惊喜的单元莫过于与亚洲电影资料馆(Asian Film Archive,后称AFA)合作的“地标”(Landmark)单元,一共挑选了五部最新修复的电影展映。其中包括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Bela Tarr)的《鲸鱼马戏团》(Werckmeister Harmonies)、美国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双峰》(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塞内加尔导演乌斯曼·塞姆班(Ousmane Sembene)的《汇票》(Mandabi)、伊朗导演Bahram Beyzai的《陌生人与雾》(The Stranger and the Fog)以及印度导演阿里巴姆·萨姆·夏尔马(Aribam Syam Sharma)的《被选中的人》(Ishanou)。

童祈为认为,这类的合作除了能让资源获得整合以外,“纵然这个只有五部片的小单元,但拓宽了电影节的视角。”

场次有限的挑战

回顾电影的发展反映了主办方对电影艺术的重视。回顾好电影能让新老观众重现看见这些被淹没的老片,也展现了策展方对于电影史的注重,是为新旧之间找到连接点的重要桥梁。

童祈为提到他们所面对的挑战是有限的场次。“我们仅有80到90场的电影放映时间,因此能选择的电影其实不多。我们必须忍痛放弃一些电影,在这样的限制下尽量选择我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纵观今年的选片,固然有些选择并不是特别意外,但正如童祈为说的“每个人都有片子可以看(We have something for everyone)”。

选片汇集了来自多达5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实属不易。这大概是所有电影节都面对的问题:时间太少,片子太多。SGIFF作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电影盛会,是否应该有更明确的区域性定位?怎么在这样的定位下发掘更多区域电影的遗珠?这些或许是主办方和电影爱好者可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