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至2月16日,长老会中学展开“母语双周” 活动。今年活动与以往不同,增添了跨种族的元素让学生互相体验异族文化。

欢乐歌声缓解备考压力

第一周活动是中四中五生的流行华语歌曲欣赏,让学生认识新谣。除了唱响耳熟能详的新谣《细水长流》和本地创作《城里的月光》外,学生也一起合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小幸运》等经典流行歌曲。其次,学生也纷纷推荐老师上台献唱。礼堂充满欢乐的歌声,在紧张的备考期间缓解了不少压力。

学生上台与音乐老师黄诗皓(右一)合唱歌曲《小人物的心声》。(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上台与音乐老师黄诗皓(右一)合唱歌曲《小人物的心声》。(长老会中学提供)

中四生林宸锌说:“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新谣,所以觉得(新谣)活动会很无聊。没想到这次活动,我很享受与朋友一起唱歌。听到独属于新加坡的熟悉旋律的同时,也让我更懂得欣赏本地的华文文化。”

学生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如何打二十四节令鼓。(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如何打二十四节令鼓。(长老会中学提供)

中一生参加快板朗读活动,使用快板打节奏朗诵篇章呈献表演。有一部分中三学生则参加二十四节令鼓的活动,展现简单的打鼓表演。另一些中二学生分别学习在团扇和折扇上作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生尽情发挥艺术天赋,画了荷叶和蜜蜂等。

学生跟着指导老师用快板打节奏朗诵篇章。(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跟着指导老师用快板打节奏朗诵篇章。(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在团扇上画上荷花,充分享受作画瞬间。(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在团扇上画上荷花,充分享受作画瞬间。(长老会中学提供)

第二周,中三生进行青田石篆刻活动,他们在青田石上刻上自己的姓名,制作印章。活动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引发学生对华文的兴趣。中一至中三生也参加了作家导读活动。学校分别邀请《那间小小的小小的甜品店》《面包特工队》《中四》等书籍的作者到学校引导学生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中三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印章作品。(长老会中学提供)
中三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印章作品。(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模拟马来婚礼了解传统

中一中二马来学生则有机会探索新闻工作,首次尝试写报道。此外,所有马来学生也参加了一个马来婚礼的工作坊,深入学习马来婚礼的准备工作和流程,并以一场模拟婚礼为活动画上句号。

马来学生进行模拟婚礼 “一日皇帝” 仪式,两名身穿紫色衣服的学生扮演婚礼中的新郎新娘。(长老会中学提供)
马来学生进行模拟婚礼 “一日皇帝” 仪式,两名身穿紫色衣服的学生扮演婚礼中的新郎新娘。(长老会中学提供)

学生自己动手筹备,制作婚礼装饰如香包等。2月8日,中二高级华文学生以宾客的身份参加模拟马来婚礼。他们收到香包和象征多子多福的玩具鸡蛋等。真正的马来婚礼会赠送红鸡蛋,不过现场以玩具替代。马来学生进行了婚礼传统仪式,两名学生扮演的新人享受一日皇帝的待遇,婚礼也被称作 “一日皇帝” 仪式。

筹备婚礼的中三生Kirtheeka Sri Siva Kumar说:“一开始筹备的时候,我得学习如何打马来鼓,制作棕榈穗状花(bunga manggar)装饰等。压力蛮大的,但是我从中学到许多传统马来婚礼的知识。”

观赏了马来婚礼的仪式后,中二生侯丞灵分享道:“我有点惊讶,感觉在马来婚礼中,父母的地位好像比儿女低。儿女无须跪下给他们敬茶,但中式婚礼中事事以父母为先,有点不一样。”

中二生黄意婷说:“华族婚礼仪式繁琐,马来婚礼的整体氛围比较轻松。”仪式结束后,马来师生还贴心准备了黄姜饭与仁当牛肉,前来见证仪式的师生都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

此项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还让他们更加了解华族婚礼与马来族婚礼的异同之处。中二生陈欣彤说:“马来婚礼和华族婚礼不同,我从活动中学到了他们会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食物很好吃,活动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