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字食族”是《联合早报》副刊策划的校园写作项目,自2012年开始推出,培养了八代学生作者。这些年轻作者轮流执笔,每周三在早报网上发表作品。这个项目为学生作者提供了练笔的机会,以及展示才华的平台。《字食族》专栏每一代挑选出六至八名作者,目前已经八代,总计54人。
之前字食族成员分享了写专栏的故事,现在想要了解字食族编辑团队吗?究竟是稿子写不好,还是迟交稿哪个更“恐怖”?本周记者访问了《字食族》编辑团队的四名成员,“奶爸”陈宇昕、孙靖斐、副刊副主任赵琬仪与编辑陈淑丽谈字食族与创作。
字食族是打开外面世界的那扇窗
从第二代就开始带字食族的“奶爸”陈宇昕(早报副刊记者)是字食族的主要审稿人。经过了10年,他坦言虽然新鲜感少了,但看到学生作者写的作品进步时,还是会感到开心,觉得自己有帮上忙。不像文学奖是一次性的,专栏的美就在于能见证成员的成长过程。
对于写作,他认为才气重要,但毅力更为重要。就算根基不好,可以强补知识,但是灵感是不能强求的。因此写作如果要走得长远,须要多观察与感知周围事物。陈宇昕相信文学还是有它的意义与用处。他说:“在学校里的年轻人像是被困在象牙塔一直转。转上去看到更高固然重要,但还是要打开窗看外面的世界,而字食族正好可以成为那扇窗。”
经营专栏是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曾是第五代字食族成员的孙靖斐(早报副刊记者),今年开始负责为字食族审稿,提供写作建议。孙靖斐还在适应从写稿人转换成审稿人的变化。看稿时,她会想到自己在字食族的青涩阶段,但现在好像有了审视的视角,所以不太习惯。
她觉得自己开始写作的初衷与初恋差不多,没有权衡利弊太多,不会想它能带来什么,更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开始写作似初恋般,可能会犯错不够成熟,但它是一个起点。孙靖斐说加入字食族,经营专栏是开始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她说,虽然有团队帮忙看稿,但专栏还是属于自己的,所以须决定如何经营它,包括人设及想要成为什么类型的写作者。
创作的神奇在于想象力与感受力
从第四代就开始带字食族的早报副刊副主任赵琬仪认为,对作者来说,迟交稿与写不好一样恐怖。但身兼编辑的她,还是喜欢准时交稿的作者。赵琬仪认为创作神奇的点,在于它是作者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创作考验作者对身边的事物观察有多深入,投入多少感情,然后触动他去写出一份作品。如果要写出好作品,文学养分必须充足。
对于字食族,赵琬仪希望成员“毕业”后会继续写作,甚至成为他们终身的兴趣。她对字食族平台未来的发展有许多期许,除了多办活动,希望接下来可以成立独立网站,相信平台会越来越“好玩”。因此她呼吁想要写作的人:“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好奇,就算很孤僻但又想认识新朋友,来参加字食族的活动。即使没有成为九代目,但参与活动,认识字食族,也等于打开一扇写作的门。”
加入字食族团队共同成长
“青春+”的编辑陈淑丽(早报副刊编辑)认为,每个作品都有它的独特性,很高兴在这段期间,见到字食族作者的进步。除了最怕作者不回电邮解答疑问,陈淑丽最头疼的是“爆字”(超出指定字数)问题。她觉得字数限制是考验作者的功力,训练自己把文章写得更简练,更能精准地表达自己。
陈淑丽呼吁大家加入字食族,有团队帮忙看稿提供建议,相信有助于更快地成长,机会难得,希望大家能把握。她希望大家能变成这团队的一分子,结识爱创作的伙伴共同成长,让华文创作的热忱一直延续下去。
这次采访字食族团队,他们一致认为字食族是个见证成长的写作平台,对平台的未来发展也有许多期许。团队携手与字食族成员共同成长。如果你也想要挑战自己,一个月写一篇文章,经营专栏,欢迎加入字食族的大家庭。
征选第九代字食族
编辑部邀请2024年念中三至大学二年级学生,以及在籍大专院校学生报名。第一轮选拔欢迎老师推荐和学生个人报名,呈交作品参与初选。请电邮至:zbAtGen@sph.com.sg,subject注明:应征第九代“字食族”作者,附上以下资料。报名截止日期:6月2日(星期日)。
至少两篇过去一年创作的文艺作品;
一张全身照;
用一句话形容自己(20字为限);
个人资料,包括中英文姓名、年龄、出生地、学校、年级、星座、MBTI、兴趣、联络电话。通过初选的学生作者将进入第二轮选拔,参与特别企划活动,交出作品。详情请关注《联合早报》每星期三发布的“青春+”(《@世代》)和取火IG(@litupour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