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叶子菁见面,我们约在科尼岛,那是一个月难得的退潮期,她想带我们去看潮间带生物。作为环境爱好者,35岁的她“斜杠”在做与自然相关的工作,包括当森林学校教练,带自然导览团,也做森林浴导师。

清晨7点太阳升起,叶子菁牵着狗Eli出现,一见面便热情地打招呼。想到这一带蚊虫多,还贴心拿出防虫剂帮我们喷好。来到海边,她如数家珍,一路介绍着海生物管虫(tube worm)、海螺、寄居蟹等。另一边Eli开始撒欢奔跑,享受着在海边放飞的快感。

平日里叶子菁会带团走潮间带,观察海生物。(吴先邦摄)
平日里叶子菁会带团走潮间带,观察海生物。(吴先邦摄)

收留抑郁流浪狗

叶子菁说,原本没想过要领养动物,直到八年前,听说动物福利组织在找人领养Eli。那时它的情况很糟糕,患有严重抑郁症。在经历一连串遗弃、被捕又被领养,Eli心中满是自卑和不安,需要很多时间慢慢建立关系与信任。

叶子菁与狗狗Eli之间建立起深厚的爱与羁绊。(吴先邦摄)
叶子菁与狗狗Eli之间建立起深厚的爱与羁绊。(吴先邦摄)

从义安理工学院毕业后,叶子菁投入戏剧和音乐会制作行列,那时剧场有大排练厅,大家会带自己收养的鸟、猫、狗来,她也带着Eli,和大伙相处久了,就像有爱的大家庭。在叶子菁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与陪伴下,为它洗澡冲凉,亲手做肉干补充营养,如今的Eli毛色光亮,活泼了不少,见到陌生人也不害怕。听到这里不禁感叹Eli是幸运的,遇到一个好主人,叶子菁却说,她才是幸运的那个,从与狗狗的互动中学习到了什么是自由,无条件的爱,以及尊重彼此的界限。她从不强迫Eli,即使需要在海边拍照合影,也不会硬硬牵它过来,而是等它玩够了才跑来,在这段关系中充满了爱与尊重。

延伸阅读

35个灵魂拷问(之十) 始终相信生命有无限潜力
35个灵魂拷问(之十) 始终相信生命有无限潜力

一只水母带来的启示

在没开始养狗之前,叶子菁花许多时间投入环保活动,加入新加坡青年气候行动(Singapore Youth for Climate Action),在新加坡气候大会(Singapore Climate Rally)当义工等。从小她就热爱大自然,喜欢观察动物和植物,正如她的名字——叶子的叶,青字加草字头,冥冥之中就是一名自然主义者。在她看来,人与自然的联结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这个不断攫取的时代,“人与自然本是一体,当人不将自己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时,就产生了分离感。人也不再去关心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空气是否清新。”

叶子菁的日常,喜欢与自然连接,与人连接。(受访者提供)
叶子菁的日常,喜欢与自然连接,与人连接。(受访者提供)

对于大自然的保护,从学习认识大自然开始。有一次她去浮潜看海龟,远远看到一团红色东西漂过来,本以为是“塑料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是一只水母,还被蛰了一口,很痛。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对于自然生物了解的匮乏,并从那时起,积极读书,看记录片,更多地了解大自然。她还与朋友一同成立观影小组,每月选取播放自然科普类纪录片,同观影者一起讨论,并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力所能及的环保举动。目前叶子菁正在筹备名为“Reimagined Futures”的项目,将会推出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活动,带领大家重新构想未来。

相信对话的力量

对谈与讨论是经常出现在叶子菁生活中的关键词,她相信对话的力量。作为新加坡创价学会成员,从小被教导追求正义与和平,她深信人活着要创造价值,尽己所能带来一些改变。从小学和中学开始,她就在学校开设兴趣小组,讨论关于宗教、种族、战争核能或性别议题。几年前她做过社交媒体内容策划,拍摄的短视频触角涉及心理健康、社会课题讨论。不久前她接待一组日本游学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为他们设计工作坊,探讨社会上的不平等。

叶子菁带领日本游学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探讨社会公义。(受访者提供)
叶子菁带领日本游学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探讨社会公义。(受访者提供)

叶子菁说:“我相信对话的力量,没有沟通会有战争,因为不愿意沟通或去了解一个人,才会产生误解。相反的,心对心真诚的沟通恳谈有很大的力量,带领我们进一步走向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