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整年“中国通识”这门课的学习后,华侨中学高中部双文化学子在2025年11月12日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中国浸濡之旅。这趟长达19天的行程,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理解,增强跨文化和全球化意识。
为了亲身感受中国经济的脉动,师生一行先到广东参观知名的企业,如: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东南亚跨境电商虾皮(Shopee)和疫苗研究中心沃森生物制药,深入不同行业探究国际局势下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以及政治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浸濡团续程前往云南,参观了西南联大,在苍山洱海旁闲庭信步,在茶馆品尝白族三道茶,攀登玉龙雪山,在大理、喜洲、剑川等古镇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民俗。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绚烂的风土人情,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传承,无不让人深切感受多元民族文化交织融汇,和谐共生之美。
在云南学习古老工艺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使云南成为许多非遗文化工艺的发源地,其中大理的“瓦猫”便让浸濡团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选择猫作为吉祥物的,云南是个特例。瓦猫原是置于民宅屋脊正中的神兽,传说有辟邪、镇宅、纳福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建筑元素开始走下屋檐,以新的方式出现在现代人面前。
这次华中学生体验这项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先是用陶泥捏制瓦猫的面部,再把眼耳口鼻用水打湿,粘在已准备好的圆形身子上。经过用心制作与雕刻,憨态可掬的瓦猫就诞生了。随后简单用颜料勾勒一下后烧制,瓦猫就变得栩栩如生。捧着亲手制作的守护猫,内心的感动让大家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非遗传承中的重要性。
在参观古镇老建筑时,学生都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巧妙采用榫卯结构来连接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使框架更加牢固,虽饱受风雨洗礼,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让人感觉历史的厚重。
在扎染工坊,大家则认识了扎染工艺的扎法,针法与染法三大技法。王雨岑(高一)有感而发:“扎染用的是纯植物成分,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对皮肤还有消炎保健的作用,真是太厉害了。”
教学相长的支教活动
在云南的最后几天,浸濡团透过支教的形式,和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与丽江实验学校愉快交流。各组学生自行设计课程,传授英语和新加坡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学生很快便和大哥哥、大姐姐熟络了起来,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临别前夕的联谊欢送会上,全体师生以轻松欢快的歌舞表演,为本次支教画上圆满的句号。学术组长曾陶晋豪(高一)说:“我体会到两国教育的不同,让我和组员感到骄傲的是:小学生的课后回馈都很正面,他们非常满意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华中师生在此次浸濡之旅中,通过与在地人的交流与互动,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当代中国的不同侧面,这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更是人生宝贵经验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