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生命的初春已然逝去。曾经的春光旖旎又温柔,竟是一场精心为自己编织的美梦。无论再瑰丽,也难改其虚幻本质。

呱呱坠地后,最开始的几年是朦胧而懵懂的。逐渐有了渴望的东西,避之不及的东西,发展出个人好恶之后,世界就被染上了不同的色彩。童年大概是被重度美化的时期,被赋予过高的地位。有句话叫“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虽有一定道理,却未免有将童年捧上神坛之嫌,仿佛那是一生中最值得关注的时期,其体验好坏,质量高低,便给日后路途下了判决。不可否认,最初的缺失或温暖,的确会在心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如祝福,似诅咒,演变为日后执着与欲念的起点。然而,其影响并非一成不变,主观能动性的存在,使我们能通过心态和行为重塑内心世界,避免沦为被过去裹挟的奴隶。

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净土,一个沉浸与释放的渠道。渴求的热烈程度各不相同,但这种愿望普遍而共通。此语境中,童年便是那个可以任君搓、揉、挤、压的一段经历。不必太考究记忆的现实性,只须按照意愿,将其打造为独属自己的幽静桃花源,或辉煌宫殿(若有心魔缠绕,可能变成阴暗地下室)。在外面的世界风尘仆仆,灰头土脸,身心俱疲之际,有了心灵的栖息地,可供舒坦寤寐,一夜好眠。无怪乎世人对它如此情有独钟,流连忘返。

青春这个阶段,虽屡屡被个体及集体浪漫化,对其躁动迷茫的心理状态和潜在的破坏力,倒常有触及。童年的纯真随风而逝,三观的形成、个性的塑造,在青春期初步显现。野心与激情似乎能燃尽世界,让宏伟宫室变成废土残垣,最终灼伤的往往唯有自身与身边人。当然,青春也不仅具备撼天动地的力量与不切实际的野望,也有平淡的日常与平凡的温馨。豆蔻年华的热浪除了化为不受控的野火,亦有暖人心扉的温情。对青春年华的追忆,更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心境。生命从草长莺飞的春天,过渡到热情洋溢的夏季,好似有用不完的精力,做不完的梦。恣意放纵,不可一世。

可青春不堪挥霍,疯狂肆意的夏天会在眨眼间落幕。成年人的世界褪去了青涩与纯情,现实的压力和考量接踵而至。逃避逃避,最终逃无可逃,避而无路,总要直面困境与失意。成年人的世界大抵也是自由的,不是少年人放肆昂扬的自由,而是找到自身立足点与努力方向的一种心灵上的舒展。带着淡淡的遗恨,生活总要向前,唯一的出路是走下去。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之所以引起焦虑,因为生命的残酷会在这时裸露出狰狞面目,如梦初醒的无所适从带给心灵的折磨,恐怕更甚于银发苍苍时的沧桑。我想,人一生会苏醒三次。告别童年是一次浅浅的苏醒,带着惆怅与不舍,迎接青春的盛大飨宴,因而冲淡了伤怀。青春的逝去则更为哀痛与刻骨。曾经,以为手可摘星辰,以为路之虽远行则将至,以为有志者事竟成。也许到头来,皆为镜花水月留不住,觥筹交错有时尽。

延伸阅读

【取火通讯员企划之今年没有春天】陈蔚晴:花开未满
【取火通讯员企划之今年没有春天】陈蔚晴:花开未满
【取火通讯员企划之今年没有春天】李伊然:春逝
【取火通讯员企划之今年没有春天】李伊然:春逝

从青年走向中年的人们,颇有几分从伊甸园被贬下凡的意味。理想与幻梦逐渐分岔,埋藏在心底一隅。午夜梦回之际,重温故梦,回味、思量尽在不言中。不过中年也有中年的乐趣。红尘滚滚,悲欢离合,看似乏味重复的细节中自有一番感悟与安然。而生命的秋冬,会在我们猝不及防之际,悄然到来。秋风瑟瑟,严冬寒苦。它们好像离我还有一段距离,我也难以想象届时的处境与心态。

现在的我,对于新年,对于未来,已不具备孩提时代的狂想与青春时期的遐思。“平安喜乐”的朴实祝愿,成了对自己的期许。过去几年的大小烦恼积压心头,望春光,不若往昔明媚。只因——春天还是年年至,迎春之人心不同。新年伊始,祈盼稳中求进。观世界,观自己,不溺过往,无惧未来。

春风远去何强求?浮云不在心中留。兴许,你我都是那榻上的槐安国过客。蓦然回首,千帆过,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