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茂桥4道第257座组屋的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20多名年长者,1月20日与中国洛阳市洛龙区群安医养院的50多名年长者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一起共庆农历新年。

此次活动由华侨中学高中部的学生甄笳彧带领的一个小组共同策划,通过传统美食、歌曲、绘画三个方面,让两地年长者了解并感受新加坡与洛阳不同的新年习俗。

早期的新加坡迎来许多从中国南下找工作的人。这些中国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国南方地区,他们把各自家乡的习俗带到了新加坡。这些相似却略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慢慢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新加坡华人习俗,其中就包括庆祝农历新年的方式。洛阳市坐落于中国北方,庆祝新年的文化习俗与新加坡有些许不同之处。

近两年,甄笳彧与团队定期在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举办做手工活动。2024年12月学校假期,甄笳彧在网上无意间刷到群安医养院的视频,脑海中闪现一个想法:让新中两地足不出户的老人“走”向世界,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共贺新春,未尝不可?她与群安医养院的负责人陈丽萍院长联系,并进行多次通话以确认活动流程、视频平台、日期时间等事项。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甄笳彧与组员一起精心策划活动内容,包括设计幻灯片,预录三首新年老歌视频,让本地年长者现场选择,还挑选出三种简单漂亮的图片和创意字供参与者参考。

玩游戏轮流唱歌齐挥春

活动一开始,组员轮流分享10道新加坡和洛阳的新年美食,包括本地的黄梨挞(寓意来年兴旺发达)、鱼生(意味“捞个风生水起”,意指吉祥如意、步步高升)、肉干(寓意送给对方红红火火的生活),还有洛阳的燕菜(洛阳水席中的首菜)、炸麻叶(中国北方的传统小吃)以及头脑汤(寓意富足温饱)等。之后,他们开展了一个“看图猜美食”的游戏活动,年长者听得津津有味,踊跃回答问题,猜得又快又准确。

延伸阅读

【校果】华中师生福建游学 领悟闽商精神与闽人智慧
【校果】华中师生福建游学 领悟闽商精神与闽人智慧
【校果】华中户外教育论坛 “从山到海”增进友谊丰富知识
【校果】华中户外教育论坛  “从山到海”增进友谊丰富知识

接下来的唱歌环节,先由洛阳长者共同演唱《欢乐中国年》,然后再由新加坡参与者合唱《大地回春》。来自洛阳的97岁樊晓雯和74岁的陈杏芝拿着话筒,带领全体老人高声吟唱;新加坡的长者也不甘示弱,相互传递话筒,轮流领唱。双方都唱得很投入、欢快,激昂的歌声响彻两地会场。

来自洛阳97岁的樊晓雯老人和74岁的陈杏芝老人拿着话筒,带领长者高声吟唱《欢乐中国年》。 (洛阳群安医养院提供)
来自洛阳97岁的樊晓雯老人和74岁的陈杏芝老人拿着话筒,带领长者高声吟唱《欢乐中国年》。 (洛阳群安医养院提供)

最后一个环节是创意挥春。洛阳长者年龄较大,有些无法握笔绘画或写字,因此院长陈丽萍预先请他们画了两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通过视频会议展示给新加坡的年长者。一幅是洛阳盛产的牡丹花,另一幅是一只昂首挺胸、意气昂扬的雄鸡,仿佛只要一声鸡鸣,报响新春的到来。与此同时,本地现场展示组员提前准备的简易卡通蛇图片和创意字帖。大家看到屏幕上的两幅水墨画,纷纷赞不绝口,有的长者还开玩笑说:“哇,他们画得那么漂亮,我画的好丑,不敢给他们看,哈哈!”还有的不服输,当场亮出手中以红包制成的灯笼和锦鲤,做工细致,甚为精美。洛阳长者见到工艺如此精湛的手工艺品,不禁交口称誉。

感受到两地老人的热情与活力

两地参与的长者在这场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了解了两国不同的新年习俗。活动结束后,甄笳彧给院长陈丽萍发了一张电子贺卡,感谢他们能够参与这次的新年跨国交流活动,并透露,洛阳长者的水墨画得到新加坡长者的连连称赞。之后,还发了一段视频,本地年长参与者高声齐呼:“Ong lai, huat ah!”(“旺来,发了!”),以新加坡独特的拜年方式预祝洛阳长者新春快乐。

宏茂桥4道第257座组屋的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的长者展现他们在现场画出的新年红纸,与华中学生合影。(作者提供)
宏茂桥4道第257座组屋的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的长者展现他们在现场画出的新年红纸,与华中学生合影。(作者提供)

华中组员李晶晶(17岁)说:“我觉得这次活动对我和老人们来说都是个蛮新奇的体验。活动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与活力。他们对此次活动的喜爱,也让我感到很开心。”

另一名组员,吴钰譞(17岁)说:“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思,双方年长者都非常积极地与对方交流。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虽然文化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喜欢一样的活动,喜欢唱卡拉OK、聊天和做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