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逊实龙岗初级学院2月17日启动了为期两周的“母语双周”活动。今年的主题是“让语文‘活’起来”。学校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沉浸在三大族群的多元文化中,并鼓励他们积极运用母语进行交流。
活动由一群修读淡米尔语特选课程的学生拉开序幕,他们分享了去年年底到印度学习的经历和收获。午休时分,食堂内举办了一场小型演唱会,多名学生和教师献唱经典母语歌曲,包括华语歌曲《小人物的新声》和广受学生喜爱的《细水长流》。校长王有成、副院长郑丽珊与老师们登台献唱,以实际行动支持母语的传承与推广,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趣味游戏玩中学学中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母语双周负责老师和学生筹委会精心策划了多种趣味小游戏,如三语绕口令挑战和配对游戏(学生要辨认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中的日常用语,并将意思相同的词语配对后念出,以赢取精美小礼品)。
在配对游戏活动现场,各族学生围聚在一起,互相学习,向彼此解释卡片上的词汇含义和发音,在轻松互动中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许多学生也踊跃尝试三语绕口令挑战,即便初次失败,却毫不气馁,展现出可贵的坚持与学习精神。
感受母语韵律之美
大型午间音乐会是众多学生翘首以盼的精彩环节之一。在本地新谣乐团主唱的引领下,学生齐声歌唱林俊杰的流行乐曲、经典老歌等,共同感受华语音乐文化独特的魅力。
本次活动的亮点还包括传统说唱艺术相声与快板。快板,又称“数来宝”,表演者手握竹板,敲打节奏的同时,以幽默夸张的声调和生动的面部表情讲述风趣故事,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在互动环节,表演者特意邀请学生上台尝试相声表演,通过不同的声调演绎台词,体验如何运用语音语调传达情感与信息。
动手实践体验多元文化
母语双周活动少不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包括书法、中国结、Agal Vilakku (印度传统油灯)彩绘、马来粽编织、印度民间框架鼓工作坊,以及中国象棋、陀螺、毽子等传统游戏。
在印度椰叶挂饰编织活动中,学生学习了不同挂饰背后的象征意义。例如:挂饰垂吊在门前代表喜事临门,而反向悬挂则象征厄运。踢毽子环节让学生对古人智慧深感敬佩,祖先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中仍能创造出毽子,展现勤俭与创新精神。
许多学生对不同族群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手工艺制作,并学习这些习俗背后的历史与意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释放压力,还让他们亲身感受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各族群之间的凝聚力。
高一生郭一达说,母语双周丰富的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也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意义。他说,这些活动让许多学生意识到,母语不仅是课本上的语言,更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蕴含着独特的表达技巧和文化精髓。特别是在主要以英语交流的环境中,这类活动使他们更加认识到母语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习兴趣。
淡米尔语高级教师卡玛拉瓦妮(Madam Kamalavani)是活动的负责老师之一。她指出,母语双周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们积极投入,活动结束后更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奥妙。她认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一代可以轻松获取母语和传统文化的信息。希望他们能花些精力去认识和珍惜自己的文化,相信只要同学们有心学习,必定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