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薪主妇:以爱为名的剥削》读后感
作者: 上野千鹤子
好句摘抄: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以弱者的身份得到尊重的思想。
最近身边的人谈起他人的八卦。
有一则是这样的:原本拥有正常家庭生活的一家三口在丈夫忽然生病、半身不遂后,妻子只能独自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经济责任。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妻子无法承受,只能把稍微有些好转的丈夫接回家自己照顾。但一个人兼顾托举一个家庭,负责孩子的学业住食,照顾生病的丈夫实在是困难。于是,便直接把母亲接过来,委托她在她外出工作时帮忙照顾丈夫和孩子。这么一顾,就是好几年。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有两大困惑:
1. 母亲是愿意接受这样子的安排吗?
2. 父亲的存在在这样的场景里为什么是失踪的?
3. 对方的父母为什么也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场景里?
在收入一般的家庭里,额外的护理费用确实是一种负担,我也不太确定其他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单从我听闻的情况来看, 现在的解决方案是自私的。无法避免的照护责任落到了母亲的头上,这是一种不遵循他人意愿的强制劳动。那这一份责任怎么会第一个就交给了母亲呢?
或者在妻子的认知里,母亲比父亲更加适合这份工作,因为母亲似乎天然的就拥有照顾人的这份能力和职责。又或许,在她看来,向母亲要求这件事情比向父亲或者对方家庭要求帮助简单多了。这可能是基于她在成长环境中汲取到对自己家庭的了解是,父亲不能背负这个责任,因为他有需要他去完成的事情。但是母亲不一样,她总是总是在负责类似的事情。所以,只要她要求,无论于情于理,只要母亲需要成为这个社会环境下认为的好妈妈和好妻子,她都是难以有任何借口拒绝她的。因此,母亲就是最佳人选。
上野千鹤子的书中提到了家庭模型。从从前的社会资源分配和发展轨迹来看,在这个“产业军事型”的社会里,男人常被视为经济战争中的士兵,女人是被分配到战争外的家庭中负责生育士兵的角色,孩子是产业的预备役,而老残病弱者则是派不上场的士兵。另外,女性同时也被赋予了要包揽照顾家庭中其他角色的工作。可惜的是,在现实社会的认知中,在经济市场上没有用处的人是无法获得肯定的,而家庭工作者就是一个例子。但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劳动就不算作是劳动吗?书中对于劳动的定义标准是,可以被转移到第三方的活动都是劳动。所以母亲,就是在一种无法规避的亲情压榨中被强制地在无薪劳动中,她是确保这个家庭可以持续正常运转的核心人物。
当然,在我发出这样尖锐的评论的时候,有人或许就说:“母亲可能是愿意的,因为她就是舍不得看孩子怎么辛苦。”但这和妻子不尊重母亲的时间和意愿去强迫她无偿劳动并不冲突。我认为妻子是看得到母亲的辛苦和工作的,但她仍然沉默并利用亲情使它继续发生,只有这样她才能从中剥削到这份劳动的成果并从中收益。
无薪主妇里边还提到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类比。上野千鹤子从照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变化,并解释了她所认为的女性主义并非是要成男人。女性不是一定要成为支配者、强者和压榨者,相反女性主义是要塑造一个全体平等、所有工作被认可、弱者可发声求助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