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20届双文化课程研讨会于华侨中学高中部诚毅楼礼堂举行,逾500名来自全国不同双文化课程中心的学生齐聚一堂,聆听两位特邀嘉宾的专题演讲,并欣赏同侪的论文呈献。

双文化课程自2005年开办,提供课程的学校从三所扩张至八所。大会主宾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第一司)统筹司长汪光鸿在致开幕词时,衷心感谢任课教师对双文化教育的卓越贡献,并希望学生再接再厉。

合作共赢对小国的重要性

今年的特邀专题演讲嘉宾包括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光炎教授,以及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事务联合主席,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全球事务研究主任黄振豪副教授。陈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中国与全球化经济:亚太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他探讨了中国在多变的世界格局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以及中国与亚细安合作的战略性。黄副教授的演讲则聚焦小国政治对于大国博弈的重要影响,他的演讲主题是《小国在大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中美竞争背景下新加坡与东南亚国家治国方略的重要性》。在问答环节,黄副教授针对“小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保持相关性“的课题,提出了合作共赢对于小国的重要性。

校长李白彬(左)与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第一司)统筹司长汪光鸿(右)赠送纪念品给陈光炎教授(中)以表谢意。(江奕莹摄)
校长李白彬(左)与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第一司)统筹司长汪光鸿(右)赠送纪念品给陈光炎教授(中)以表谢意。(江奕莹摄)

此次讲座只是双文化课程的诸多活动之一,各校都有自己的课程特色。双文化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课堂之中,更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杨益铭(德明政府中学高一,17岁)分享自己参加讲座、模拟联合国和海外浸濡等活动经历,“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像是观赏3D电影,让我们对这门课打起了100分的精神”。他在德明政府中学老师的带领下,曾去越南浸濡交流。

论文写作培养辩证思维

除了主题演讲,一年一度的双文化论坛也是难得的同侪互助互学平台。各校的优秀双文化学生借此平台分享课题研究成果和论文写作学习心得。在颁奖环节,38篇优秀论文与10份杰出的“镜头会说话”投稿受到嘉奖。除了双文化教师,学长学姐也参与到分场研究报告呈献的反馈中,延续了双文化特有的学术传承。担任论文评论员的邱子恒(立化中学高二,18岁)说,这次评论是一次评论员与呈献方的交流与切磋的机会,让他们把进行研究与撰写论文的经验传授下去,让学弟学妹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华侨中学高中部高一学生杨祉媛呈献优秀论文《通过中国影视剧看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宋圣光摄)
华侨中学高中部高一学生杨祉媛呈献优秀论文《通过中国影视剧看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宋圣光摄)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左一)与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的学生合影留念。(江奕莹摄)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母语处司长王梅凤(左一)与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的学生合影留念。(江奕莹摄)

自2018年起在诺雅初级学院执教,担任中国通识课程(初级学院双文化学生必修课程)教师的孙晓军在采访中说道,双文化课程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学习机会,像写论文等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稳定性。高子芯(诺雅初级学院高一,17岁)说:“双文化课程开阔了我的视野,论文写作培养了我的学术诚信和科研耐心,一切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

黄振豪副教授耐心解答学生关于地缘政治的问题。(江奕莹摄)
黄振豪副教授耐心解答学生关于地缘政治的问题。(江奕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