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住院号:0008

姓名:黄信谊                                                   
  性别:女                                                              
  年龄:25

日期:2025-04-17                        科室:心理自诊

病史:

世界末日幻想/边界消解症/历史见证疲劳

延伸阅读

黄信谊:空心人0006
黄信谊:空心人0006
黄信谊:不太鸡汤
黄信谊:不太鸡汤

病人主诉:

2000’——

崭新世纪的到来之时,我也才尚且认知到它。从大人口中得知那是充满希冀的跨越,人们对于千禧满怀好奇和期待,漫传千年虫危机的恐惧也被淹没在了新年夜的欢呼声中。我对世纪初的印象是藏掖在床下的彩色糖纸。隔一段时间把它们翻出来,还能闻到淡淡的水果味,仿佛这样能睡得更香点。五种口味里,最不爱菠萝味。诺大的糖果罐里若掏到黄色的菠萝便会把它扔回去,乱搅一通,给自己再来一次幸运抽奖的机会。那个年纪的我,正是用气味收集记忆的时候。

若说千禧年只是一种怀念的感觉不太确切。那时候电子产品即奢侈又厚重,手机也仅是通讯的工具,犹记得被调侃还能拿来砸核桃。没有信息轰炸的年代,换取的是感官的自由畅遨与无限放大,恋人朋友家人仿佛都是触手可及的温度,那是一段回忆起来令人舒适安心的日子。人们顺着世界走,直到某天,我留意到罐里的糖纸不断减少,菠萝仍被嫌弃,而其他口味都被挑拣一空。床下的彩纸也都消失,不知是被妈妈当作垃圾扔掉了,还是被时间偷偷顺走了,我们都不紧不慢地步入了未来。

2010’——

屏幕里的黑白贪吃蛇游出了小小的方框,10年也随之到来。

经济风暴的过后,电影“2012”的上映又使世界陷入了某种恐慌,玛雅人预言2012年的太阳风暴将使世界毁灭。不同于步入千禧年的喜悦,那年的倒计时裹藏着一层灰色的忧虑,人们不再谈论新世纪的光明前景,而是半开玩笑地讨论着世界末日的来临。小孩的世界观里对死亡的恐惧尚未成型,反而更像是一种刺激的游戏。我们讨论着既然都要末日,作业考试什么的是否都能置之不理。但转念一想,若未如期到来,那“末日”便会以另一种形式降临。对于那个年纪的我们来说,这便是危机前最难以衡量的利弊。新年前夜的烟花并没有因为玛雅人的预言而影响,闪落的点点星火带着一丝侥幸,像是人类在自然前微弱的反抗。

“我们还活着!”末日并未到来,世界安然无恙。现在看来,那次末日更像是我们对未知的一次集体情绪抒发,对过去的默默道别。因为从那之后,世界似乎被按下快进键,我们不再顺着时间平稳流淌,而是反推着世界走向快速运转的漩涡。

2025’——

不知是认知的加深,还是因为拥有了能掌握世界讯息的渠道,我感受到了此时世界的动荡不安。那不像是因为距离能削弱的,也不像是年幼时大人语气渲染出的间接恐慌,无孔不入的一次次震荡使得感官甚至有些麻木。“简直见证历史!” 近五年最常听到的感叹,世界不再是我难以窥探到的庞然大物,反而紧密得像是稍有动静,波纹便会蔓延及脚下的焦虑。这似乎不是我可以闭上眼睛,等待一场烟花掩盖恐惧的时代了,我想说我更喜欢贪吃蛇被困在小小方框里的那个年代,但或许那只是它/我的一种保护机制。世界从未平稳过,五厘米大小的方框,书桌的四角,再是家门的门槛,都是自我设定的安全边界,只要不越界,危险便能被拒之门外的假象也会有模糊的一天。

处理意见:

患者对于世界的风吹草动出现捆绑焦虑的问题,但属于正常范围。过量的信息摄入使患者想要逃回贪吃蛇年代,这是对环境失控的本能回避。请适当放空,不要过度思考世界的意义。

处方:

播放一首朴树的“New Boy”

每日断网三小时,专注自我能及时改变的事情,减少焦虑。

边界消解时,可适当摆烂,明白世界已无法修复,建议先修复心情。

报告医师:黄信谊

*本报告为医师主观诊断,自行斟酌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