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绮莎(Kesha Yogasundaram)登上一艘名为Energy Observer(能源观察者)的实验船。那是她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可持续发展”这一热门词汇的具体含义——这艘小型研究船完全以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并在船上自制氢燃料,维持零碳排放的航行。这趟登船之旅并不浪漫,但极具启发性。当时她是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aritimeSG青年大使”计划的第一届学员,这也是她从工程学生向气候政策实践者转型的起点。
今年24岁的绮莎去年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大学海事工程系,随后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攻读可持续发展硕士课程,即将在今年7月毕业。在这个并不算长的时间段里,她迅速确立了职业方向——进入气候政策制定体系,并已经在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脱碳团队中实习,参与过多项绿色航运相关项目。她说:“我选择做政策,因为我相信政策是推动可持续转型最关键的力量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做出实质回应。”
主办新加坡版气候科技比赛
绮莎说,这个“危机”不是遥远的抽象概念,而是已然走进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我们现在所习以为常的气温,其实在1990年代是极端高温的纪录。”她指出,新加坡虽小,但正面临海平面上升与极端炎热天气的双重压力。“作为低洼岛国,我们必须思考沿海防护、港口基础设施。气候问题不再是工程或伦理议题,而是关乎每一个人能否安然生活的现实问题。”
除了参与政策工作,绮莎也尝试推动以青年为主体,有关气候议题的科技创新。今年4月,她在总部设于本地的亚欧基金会(Asia-Europe Foundation)的支持下,与日本合作者主办了“气候科技创新挑战赛”(Climate Tech Innovation Challenge)。两人去年在北京和杭州举办的亚欧青年领袖峰会结识。
“World Student Pitch”(全球学生创业提案赛)是一个由日本Yume Pro基金会发起的国际性学生创业竞赛平台,在绮莎的建议下,两人合力将其打造成新加坡特别版的“气候科技创新挑战赛”。比赛汇聚了来自各高校的青年科研团队,由她联系评审、协调场地与宣传。最终胜出的三个团队获颁现金奖励,而冠军团队将前往日本京都,参加日本最大规模的IVS创业大会,向全球投资人展示他们的项目。谈及整个筹备过程,她说此前在各类海事与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建立的人脉网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我之前认识他们,他们愿意相信我,也相信这个项目。”
成本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最大障碍
绮莎认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当下最大的障碍仍是成本:绿色技术已有一定成熟度,但仍需大量启动资本。在没有政策激励的背景下,企业很难主动承担高昂投入。但她也乐观地指出,碳税机制等政策正在逐渐重塑价格结构,长远来看,高污染技术将不再是最经济的选择。
“新加坡虽然碳排放占比不到全球的0.11%,但我们是海事与金融枢纽,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她说:“因此我希望让新加坡的青年能够与国际团队连接起来,交流视角,推动合作。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做Yume Pro。”
在访谈中,绮莎对“青年”这个词格外看重。在她看来,年轻人具有天然的创新力和冒险精神,是气候议题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不希望气候行动只是停留在高层论坛或国家战略层面,而是要成为青年可以主动参与,发挥创造力,并亲身改变现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