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空下”新谣歌唱及创作比赛初赛于5月31日在裕廊先驱初级学院礼堂举行,共有53名独唱者与30个组合参赛。比赛邀请了三名资深本地音乐人洪劭轩、邓淑娴与卓吉祥担任评审。和2024年相比,有更多师生组合参赛,不仅多组参赛组合由两名老师携手学生组成,甚至还有副校长亲自登台与学生合唱。

来自不同学校的凯兰(丹绒加东女校,16岁)与朱静仪(南华中学,15岁)因为对唱歌的共同热爱,决定携手参与本次比赛。因为都喜欢数学,两人的组合名字取名为“苹果π(Pi)”。她们选唱许美静的经典歌曲《城里的月光》。原本歌曲是首抒情慢歌,经过她们的巧思改编成轻快版本,令观众耳目一新。

这次参赛对她们而言,不仅是音乐上的挑战,更是一次语言上的跨越。凯兰来自缅甸家庭,朱静仪的妈妈则是印度尼西亚人。因此两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华语,更惯于演唱英语歌曲。朱静仪坦言:“歌词里的一些字对我们来说比较难,须要花很多时间练习。”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两人投入大量时间练习,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她们表示,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接触并认识了许多过去未曾听过的新谣歌曲,让她们对本地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欣赏。

克服舞台恐惧走出舒适圈

在比赛中带来惊喜的,还有来自圣婴中学的“圣婴之声”组合。四人组成的队伍由两名中三学生珠连(15岁)与陈沁含(15岁),以及两名老师林轩涵与何昇泉组成。珠连与陈沁含是参加了校内华语歌唱比赛,被老师林轩涵与何昇泉所发掘。老师想通过音乐鼓励他们学习华文,也让他们借此机会看看学校以外的世界,因此鼓励他们一起参加“新空下”。

“圣婴之声”组合的中三学生珠连(左起)、陈沁含,以及学校老师林轩涵与何昇泉共同演绎《我的生活在这里》。(蔡家增摄)
“圣婴之声”组合的中三学生珠连(左起)、陈沁含,以及学校老师林轩涵与何昇泉共同演绎《我的生活在这里》。(蔡家增摄)

珠连说,自己虽然经常参与学校表演,但很少唱华语歌。这次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语言上的突破,受到环境影响,也改变了他的用语习惯。由于在准备和比赛过程中,大家都使用华语交流,这也间接影响了珠连,他说,在回答问题时,自己会尽量使用华语,由此反映他华语确实有了明显进步。

延伸阅读

“新空下”音乐营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谱写校园生活旋律
“新空下”音乐营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谱写校园生活旋律
“新空下”音乐分享会:校园办展览 学生沉浸新谣魅力中
“新空下”音乐分享会:校园办展览 学生沉浸新谣魅力中

除了更频繁地使用华语,陈沁含认为自己也克服了舞台恐惧,成功走出舒适圈。她回忆起比赛时的紧张心情:“刚上台的时候,我不那么放松,觉得很不舒服。经过这次比赛,我慢慢适应了舞台,以后上台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一人参加两组别挑战自己

除了精彩的合唱组,独唱组同样表现出色,参赛者也带来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来自南洋初级学院的高一生王振伦(16岁),以自弹自唱的方式演绎了《圣诞礼物》。自学钢琴与唱歌的他说,自己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协调一边弹钢琴一边唱歌。王振伦说,自己从小就接触华语歌,这些歌曲都是爸爸介绍给他听的。父亲热爱华语歌,所以希望他能通过音乐提升华语水平。接触华语歌曲后,他感觉自己的华语有了明显进步,并且更加自信地用华语表达自己。

南洋初级学院的高一生王振伦自学钢琴与唱歌,比赛当天他自弹自唱《圣诞礼物》。(高静娴摄)
南洋初级学院的高一生王振伦自学钢琴与唱歌,比赛当天他自弹自唱《圣诞礼物》。(高静娴摄)

另一名表现亮眼的选手是来自裕华中学的中一生陈宥锜(13岁)。小小年纪的他抱着大大的吉他,在台上自弹自唱巫启贤的《情谊藏心底》,魅力十足,台风稳健。陈宥锜从小受爸爸的影响而热爱音乐,之所以选择《情谊藏心底》,是因为爸爸参与了这首歌的编曲。他说:“我听了很多次,很喜欢这首歌。”陈宥锜还时常在外表演,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陈宥锜认为,参加“新空下”让他学习如何克服压力,因为这次他不仅参加独唱组,还与校内同学一起参加合唱组。须要同时练习两首歌曲,是一次难得的挑战。

陈宥锜(左)与同学一同参加合唱组,拿着吉他的他台风稳健。(高静娴摄)
陈宥锜(左)与同学一同参加合唱组,拿着吉他的他台风稳健。(高静娴摄)

半决赛晋级名单

独唱组入围者是:余悦瑈(立化中学)、王云帆(华侨中学高中部)、黄嘉敏(华侨中学高中部)、刘励萱(武吉巴督中学)、陈雪佟(伊布拉欣中学)、杨诗涵(新加坡女子学校)、陈宥锜(裕华中学)、罗鈊如(新加坡艺术学院)。

合唱组入围者是:“过路人”(陈宥锜、李彦敏,裕华中学)、“紫鈊城”(余友成老师、罗鈊如、陈紫萱,新加坡艺术学院)、“潓忻和祖霓”( 黄祖霓、关潓忻,南洋女子中学校)、“锋和日栎”(郭俊锋、余栎萱,华侨中学高中部)、“苹果π” (Apple Pi)(朱静仪,南华中学;凯兰,丹绒加东女校)、“春夏秋冬”(林欣儒、袁乐蒽、佘思蒽、胡欣轶,德明政府中学)、“音乐仲紫”(林仲艳老师、江紫怡、陈紫萱,新加坡艺术学院)、“凉风习习”(张颖、林子豪,华侨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