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表演艺术学会积极备战两年一度的“新加坡青年节”比赛,安德逊实龙岗初级学院首次借此契机,为全体表演艺术团体在5月8日举办了一场综合性的演出——“璀璨之夜”(ASR Luminescence)。这次演出从筹划到呈现,全由各个表演艺术团体的学生成员共同携手策划与执行,充分展现了自主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

此次演出汇聚了华乐团、合唱团、现代舞团、吉他奏乐团、印度舞团与铜管乐队六大团体,呈现一场多种艺术形式交融的精彩盛宴。这不仅是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更让师生与家长一同见证了表演者为青年节比赛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肯定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就如安德逊实龙岗初级学院校徽中象征正义、希望和驱散黑暗的火焰那般,“璀璨之夜”象征了绚丽多彩的表演艺术,也寄托着莘莘学子追梦的热忱。在多元艺术形式与创意的融合下,更是为演出注入了光辉。

引领听众穿越沙漠走进牛车水

演出在华乐团带来的《大漠随想》中拉开序幕。低沉悠远的音乐仿佛引领着听众步入广袤、孤寂的沙漠,将辽阔与静谧的沙漠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紧接着,《牛车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勾勒出新加坡本土文化的独特风貌,将观众带入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牛车水街头,感受那份久违的人间烟火气。

华乐团带来的《大漠随想》和《牛车水》这两首曲目,把观众带入苍茫沙海与热闹街巷之间,感受截然不同的情境之美。(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华乐团带来的《大漠随想》和《牛车水》这两首曲目,把观众带入苍茫沙海与热闹街巷之间,感受截然不同的情境之美。(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随后登场的是合唱团,他们为观众带来了三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新加坡作曲家Diana Soh(苏丽玲)所创作的“What is that I hear”、古拉丁圣歌“O Magnum Mysterium”,以及改编自王维诗作的《竹里馆》。富有层次感的和声及细腻动人的音色,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听觉盛宴之中。

延伸阅读

【校果】学水彩画联想科学原理 安德逊实龙岗初院STEAM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精神
【校果】学水彩画联想科学原理 安德逊实龙岗初院STEAM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精神
【校果】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母语双周 一起感受各族文化魅力
【校果】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母语双周 一起感受各族文化魅力
合唱团员富有层次感的和声以及细腻动人的音色, 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听觉盛宴之中。(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合唱团员富有层次感的和声以及细腻动人的音色, 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听觉盛宴之中。(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现代舞团所带来的《律动合一》(Synchrony)是一支用肢体、呼吸以及情感,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的现代舞作品。舞者时而同步、时而错落,在聚合与分离、重组与延展的舞动中,展现出流动中的秩序与张力。淡米尔学会则通过传统印度舞蹈,传承与弘扬文化之美。舞者们身穿艳丽夺目的传统服饰,脚系闪耀金光的铃铛与配饰,伴随着节奏分明的古典旋律轻盈起舞。

印度舞者身穿艳丽传统服饰,随古典旋律轻盈起舞。(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印度舞者身穿艳丽传统服饰,随古典旋律轻盈起舞。(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学生重新编排指挥校歌演奏

中场休息过后,吉他奏乐团以畑中雄大编写的“March Ayu”和改编自宫崎骏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的片尾曲《世界的约定》(The Promise of the World)为下半场演出揭开序幕。轻快且活泼的节奏拨动着观众的心弦,牵动着大家的思绪。来到演出的尾声,铜管乐队隆重登场,他们为观众献上“Overture No. 2”以及“With Heart and Voice”两首曲目,厚重而明亮的铜管音乐在礼堂中回响不绝,令人听得如痴如醉。

吉他奏乐团以轻快节奏打动人心,唤起观众共鸣。(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吉他奏乐团以轻快节奏打动人心,唤起观众共鸣。(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演出落幕,灯光渐暗,全体表演者齐聚舞台鞠躬致谢。掌声如潮,久久不息,欢庆这段充满挑战的艺术旅程。最后,铜管乐队再次演奏由学生陈立豪(Dave Tannady Bryan)重新编排并指挥的校歌。全场师生齐声高唱,用真挚的歌声与情感,为这场演出画下圆满句号。

铜管乐队以磅礴乐声演奏两首曲目,最后以校歌带动全场合唱,为演出画下句点。(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铜管乐队以磅礴乐声演奏两首曲目,最后以校歌带动全场合唱,为演出画下句点。(安德逊实龙岗初院提供)

筹委会成员徐敏斯说,筹备过程给她带来许多改变。“以前的我面对老师或学长学姐时总是比较怯弱,不敢勇于发表意见。但这次参与筹委会的经验让我发现,原来大家都很亲切,会议中也鼓励彼此坦诚地交流意见。我学会了沟通与合作,这种团队精神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关键,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组织这类活动。”

演出总负责老师德克瓦尼( Mrs Teckwani )说:“除了让大家看见学生在艺术旅程上的努力,也希望借此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激发他们的潜能。”她回忆道,从最初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筹备阶段,到最终信心满满地完成演出,她看到学生的责任心、积极态度和团队精神。“即便当天发生了一些小插曲,筹委会成员也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我相信,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临场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