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小小的蒲扇还躺在我的抽屉里。扇面已经泛黄,边缘的蒲草须也脱落了不少,褪成淡粉的绳结仍系在包浆温润的竹柄上。每次打开抽屉,看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就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夏日的午后,看见了爷爷坐在老屋的屋檐下,轻轻地摇着那把老蒲扇。

老屋的夏天总裹着黏腻的暑气。蝉声在槐树荫里拖出长长的尾音,一声接着一声,像是要把整个下午都叫得昏昏欲睡。我瘫在椅背上,看着阳光穿透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那些光影随着树叶的摇动而不断变化,诉说着夏日的故事。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汗珠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后背的衣衫也湿了一片,困意席卷而来。爷爷就坐在三步外的青石阶上,手里握着一把蒲扇,轻轻地摇着。

那是一把老蒲扇,扇面泛着经年累月的茶褐色,边缘参差的蒲草须总在风里簌簌作响。竹柄被岁月浸出琥珀般的光泽,像是涂了一层薄薄的釉。爷爷摇扇的动作很轻,却总能荡开一泓清泉般的凉意,带起一阵清凉的风。风里夹杂着蒲草特有的清香,还有爷爷衣襟上经年的艾草香。那风不疾不徐,像是爷爷的性子,温和而从容。扇子摇动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应和着此起彼伏的蝉鸣,成了夏日午后最动听的催眠曲。

(学生摄影通讯员杨胤繁摄)
(学生摄影通讯员杨胤繁摄)

“爷爷,我也想要一把蒲扇。”我支起身子,望见爷爷眼尾堆叠的皱纹,像晒干的蒲草叶蜷成的波纹。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叠起来,像是一把展开的小扇子。“好,爷爷给你做一把小的。”他的声音沙哑却温暖,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蒲草,粗糙中带着柔软。

第二天,爷爷一大早就准备出发去后山河边割新鲜的蒲草,从未上过山的我似块狗皮膏药,硬要跟去。山路崎岖又坎坷,我却对山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时不时驻足观察脚边的草、墙上的花、树上的虫子……而爷爷背着篮筐停在不远处,笑眯眯地看着我。

延伸阅读

【取火】黄皓萱:槟城的雨
【取火】黄皓萱:槟城的雨

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我从未见过的景色。清晨的河边薄雾环绕,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泛着涟漪的水面上。河边长着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爷爷弯腰,挥动镰刀割下一簇又一簇的蒲草,然后往身后的竹筐一扔,蒲草就稳稳地落在了框中。我自知帮不上什么忙,选了棵大树坐下,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轻拂过脸颊的温柔。耳边是潺潺流水声,伴随着偶尔的鸟鸣,构成了自然的交响乐。

从河边割来新鲜的蒲草还不能直接用,爷爷坐在门槛上,将蒲草一根根摊开,晒在院子里。新采的蒲叶在青石板上摊成碧浪,叶脉里还凝着朝露,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爷爷的手指布满沟壑却灵巧,粗粝的指节勾着蒲草穿梭。我蹲在旁边,看着爷爷的手上下翻飞,蒲草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细碎的草屑沾满爷爷藏青的裤脚。随后,他用细麻绳将扇面固定在竹制的扇骨上,麻绳最后在尾端系出蝴蝶结。他的动作很慢,却很专注,仿佛在编织的不是一把扇子,而是一个夏天的梦。

我的小蒲扇做好了,比爷爷的那把小了一圈,扇面是嫩绿色的,边缘还留着蒲草毛茸茸的须。爷爷用砂纸将扇柄打磨得光滑,又在扇柄上系了一根红绳。“这样就不会丢了。”他说。我接过扇子,学着爷爷的样子轻轻地摇,风便温柔地拂过脸庞,裹着新蒲草特有的青涩气息在鼻尖打转。

从此,我也有一把属于自己的蒲扇了。夏日的午后,我常和爷爷并排坐在屋檐下,两把蒲扇此起彼伏地发出“沙沙”声。我总爱把脸埋进扇面,深深吸一口气,嗅那日渐淡去的草香,仔细一闻,似乎还能嗅到河边的水汽。对我来说,那就是夏天的味道。爷爷的蒲扇依旧在轻轻地摇,摇走了炎热,摇来了清凉,摇来了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夏日。

小时候,总觉得爷爷特别厉害,好像没有他不会的事情。我还没发现之前,爷爷就老了。我心中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突然变得笨拙,他有了好多不会的东西。从前总是走在前面的爷爷,也变成在我身后拄着拐杖慢慢走的老头子。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老屋。那把小小的蒲扇还躺在我的抽屉里,扇面已经发黄,红绳也褪了色。但每当我拿起它,仿佛又能感受到爷爷轻轻摇扇时带起的风,闻到蒲草的清香,听到院子里此起彼伏的蝉鸣,看到河边摇曳的野花。那些夏日的午后,就这样被一把蒲扇轻轻地摇进了记忆里,永远清凉,永远温柔。

再后来,竹椅空了半边,蝉鸣声渐次稀落。抽屉里的蒲扇褪成记忆的琥珀色,可每当指尖抚过扇骨,仍有清风穿堂而过。褪色的红绳在暮色里摇曳,恍惚又是那个午后——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爷爷的蒲扇轻轻摇着,把整个夏天都酿成温柔的风。

如今,老屋化作旧照片里的剪影,槐树也被砍掉了,河滩的蒲草年复一年青了又黄。只有后山的那条河依旧静静流淌,承载着时间的故事。每当闭上眼睛,仍能看见爷爷坐在门槛上编织蒲扇的样子,看见阳光透过蒲草,在地上洒下斑驳光影,听见蒲扇摇动时发出的“沙沙”声。那些声音,那些画面,那些气息,还有爷爷哼唱的小调,都凝在竹柄温润的包浆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夏日最珍贵的礼物,成为永不褪色的夏日诗行。

欢迎在籍学生创作投稿,请电邮:zbatgen@sph.com.sg。投稿注明《取火》或《校果》(字数1000至1200字。)编辑收,并附上作者中英文姓名、学校、电邮、邮寄地址、联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