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的我还不懂身边的朋友为何如此沉迷织毛线,我在疫情的时候自学过,但即使每天做的事就是待在家里,当时的我也不大喜欢和毛线互动,买了一大堆毛线后来就这样放在家里落灰了。隔离的我耐不住性子,尽管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做,但总觉得织毛线单纯就是浪费人生,于是就一边追剧一边织,经常会戳到手指,就这样越织越烦闷。

为什么不喜欢还硬要勉强去织,我已经不记得了。当我再一次收到网上买的毛线时,我能隐约地感受到我上次在毛线团里留存下来的情绪。但这次我准备重新开始……

我以前总是觉得织毛线是老人才有的爱好,像老太太一样,而如今我也开始被从前的我审视。或许在当时的我眼中,织毛线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但现在的我觉得有时候就想浪费时间,是我对这个嘈杂世界弱小的反抗。在生活忙得一团糟的时候就很想逃离,于是毛线给了我这样的契机。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不同,毛线是一成不变的,它永远是直直的一条,被整齐地缠成团。

我想毛线就是我的手动调节器,当节奏过于快了,我就开始织毛线。因为受够了生活中不是学习就是工作的日子,我用毛线编织成了茧,防御外部干扰。

但一旦毛线乱了,织毛线的人心也就乱了。我最是享受开头起针锁针的部分,因为这是最不用动脑子的步骤,让我对后面的步骤充满信心。顺着教程把钩针向上翘,再向下压绕线,然后针头朝下将线带过线圈。这样的步骤重复个几十遍就会织出一条长长的辫子。越往后,针法越复杂,又是穿针又是引线的,有时候让人一头雾水。但看看前面已经织成的不错的部分,就只会硬着头皮继续琢磨下去了。所以在一番折腾后,终于明白自己在哪里出错后,就会很有成就感,像是在解题一样。

延伸阅读

【字食族】董涵瑞:没有姓名的老人
【字食族】董涵瑞:没有姓名的老人
【字食族】董涵瑞:都市怪谈
【字食族】董涵瑞:都市怪谈

我能织一天的毛线,在床上,在床边,在桌前都能织。手上来回绕着,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或许有些时候织毛线会显得枯燥,一个动作重复上百遍才能把一根一根的毛线织出个形状。但相比起快节奏的世界,我更想慢一些。有时候常常会想象从前没有科技的日子,人们自己丰衣足食的场景。一边织一边想就感觉像是回归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在没有手机之前,没有机器之前,人们都是这样生活的吗?我就这么放空着,手上的毛线也变得越来越短……

就这么织了一个月,我也体会到了一些新的人生道理。在织毛线的时候要随时做好拆线的准备。当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好像漏掉了一步时,我就开始做些心理建设,准备好拆线。于是心就一直悬着,在终于意识到哪一步出错时,比起恼怒更多的是解脱。拆线就变得无比地爽,把一根线拉到底,看着一个个针目还原成最初的样子,崎岖的形状也就此消失。好像认错和改错也变得容易了起来。

人生无常如织毛线,有时候织错了你只能抱着“就这样吧”的心态,每次一看到那一处明显的错误就会感到难受,只能将错就错;有时候织着织着线断了,不知道是哪个缺心商家把自己的二手毛线拿出来卖,你也就只能将计就计,拿出下一段接上;有时候没注意沉浸在织的工作里,一个不小心就让后面的线团缠在一起了——无奈、烦躁,只能先解决缠住的毛线。我的性格缺陷似乎被彻彻底底地反射在毛线上,而事实也无数次证明拖延症和逃避只会让线团越来越乱。

一步错,步步错,生活在都市的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线圈收得太紧,不仅会导致不好入针,也容易导致排针拥挤,织物扭曲。有时候忙碌的日子可以以平常心对待,不过紧也不过于松,恰到好处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