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住院号:0009

姓名:黄信谊     
  性别:女                                                              
  年龄:25

日期:2025-05-16                      科室:心理自诊

病史:

延伸阅读

黄信谊:存档中
黄信谊:存档中
黄信谊:不太鸡汤
黄信谊:不太鸡汤

独处焦虑/过度准备倾向/倒霉蛋记录

病人主诉:

去国外交换之前,为了给自己奠下独自异国半年的心理准备,我买了一套“工具书”。日本漫画家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系列 ——《第一次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住的每一天》《一个人的美食之旅 》……把它们归类于工具书似乎不够严谨,但买的时候本意确实如此。翻开没几页,学习心态就被抛之脑后,只觉得好温暖!好治愈!书里记录了作者独自一人的生活琐碎,抚平了些许我内心远行前的躁动不安。

而实际上,我并没有学着高木直子书中的方式去探索陌生的环境,所有的“第一次”似乎都是猝不及防下的本能,所有的“一个人”也并非选择而是必然的安排。刚落地,我就发现自己是宿舍里唯一一个没提前买好床褥的人,只好晕头转向地搭上巴士到市中心商场,提着床褥回到宿舍。我一路拽着几公斤鼓鼓囊囊的袋子,站在陌生的街头等着返程的巴士,发现前几天刚做好的美甲被拽裂了几个,不禁被自己的手忙脚乱蠢笑了。离家不过才十几个小时,初来乍到的忐忑和兴奋却早已消散得七零八落,取而代之的是毫无铺垫、慌乱的异国开场,显然没有漫画里的从容可爱。

交换的末段,自以为已磨练成了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不迫应对的“一个人专家”,但还是低估了生活编写剧本的能耐。独自出发,在某海岛租了两日的电动机车,打算吹吹海风来一场惬意的环岛旅行,但却像是触发了什么接二连三的倒霉机制,把我“专家”的人设打碎。租车的时候,车行老板信誓旦旦地保证车已经充满能连骑两日的电量,我也信以为然,试骑了一小段路也没什么事,就上路了。

倒霉的触发并非毫无预兆,但往往都微小得难以察觉(不否认是我太粗心了):

提示一: 能看出这辆车有些年岁了,发黄的仪表盘外壳伤痕累累,上面的数值和指针可以说是几乎看不见。

提示二: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给手机充值是什么时候了。

于是我一脚踩下踏板,一路追赶着太阳,愉快地到岛屿的各处打卡。我提早调转车头,想着要在落日前回到住所。在我还沉浸在追逐夕阳的浪漫色彩时,意外便开始接踵而至。回程途中,机车突然停在了一条半山公路,左侧山林围绕,右侧临海,连路灯都没有踪影。我连忙尝试重启引擎,却怎么也打不着火,刚才还充满感性色彩的余晖,瞬间成了令人心慌的倒计时。这时我才想起检查机车电量,打开手机后置灯,照进那几乎毫无参考价值的仪表盘,只看见自己一脸惊慌的可笑倒影。

我强装镇定地翻出车行老板的电话,拨出去才发现“余额不足”。瞬间,大脑像机车一样短路了。我在逐渐落幕的树影与海风中凌乱,这个桥段如果出现在高木直子的漫画里,会配上一句“旅途中的小意外,也算人生的调味料”。但当“调味料”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会感叹是否有点太咸了,让人直冒冷汗。

故事的结局,是我迫不得已地学着电影里的情节,在落日后的公路边,颤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向路过的车辆求救。而我也幸运地遇到了好心人,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并借用了我手机,我告知了老板我的大概位置,然后在海风中静静等待救援。

事后回想,才有余裕自我调侃说那不过是是旅途中的小插曲,但其实心有余悸,心想所有事情怎么就那么“刚刚好”,刚好断电,刚好没路灯,刚好没话费,刚好……生活中大多数的“第一次”并不会按照书里温暖治愈的节奏展开,因为它们都加了事后松了口气的滤镜,而抛开滤镜,它们通常都是狼狈惊慌的。但也正是在每一次的手足无措中,发现自己原来拥有隐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毕竟,我从没想过自己会站在异国的海边公路,举起大拇指向陌生人求救。

近日,妈妈也即将踏上她的一人之旅,不想她竟也觉得焦虑,夜夜查看攻略。我又重拾“一个人专家”名头,将高木直子的宝典传授于她,至于她又会有什么样的造化和理解,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不论你怎么预设或准备,命运都会偷偷给你开剧本研讨会,见缝插针地给你一记轻巧的“下马威”。

处理意见:

患者已取得“一个人”的部分真谛。一人之旅的标准开场,就是一场手忙脚乱的兵荒马乱。而其中的真谛并不在于从容,而在于学会自救。人们会对独处时发生的意外产生初步免疫反应,但从患者母亲临行前的不安可以看出,独处焦虑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说明完全免疫并不存在。不管处于哪个阶段,人生都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我们也始终在学习如何应对。

处方:

若想产生初步免疫,可尝试暴露疗法,适度接触未知场景。

学习高木直子,记录每一次意外的发生,回看时便能一笑而过。

紧记当时竖起拇指的勇气,应用于每日生活场景,事情往往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糟糕。

报告医师:黄信谊

*本报告为医师主观诊断,自行斟酌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