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雨交加,雨疏风骤。她饮了几杯残酒,睡得昏沉。我在帘后守了一夜,听着春雷滚动、枝叶摇曳,也听见她梦中的低语,一声声问着:“海棠……还在吗?”
天微明,我轻手卷帘,庭院尚湿,泥土芬芳。海棠枝桠横斜,花瓣零落满地,唯余几点绯红残挂枝头,绿叶倒是愈发肥浓。我望着那一树被雨洗过的清凉,沉默良久,终是轻声应道:
“海棠依旧。”
她睁开眼,看着我,笑了。笑意里藏着一丝恍惚与怅然。她知道——我也知道——海棠已非昨夜模样。只听她感叹道:“不,海棠不能依旧。”
我心想:你既然明白了,何苦还问我?
可我仍说“依旧”,是欺骗,还是怜惜?
我不是个多言的人,只是日日卷帘,看花开花落,看人来人往。我不是她的亲人,不是她的朋友,只是那个在她问话时回答的人。但许多年后,当她回望这段人生的薄凉时,也许会想起,有个人曾温柔地说过:“海棠依旧。”
她伤春悲花,把春色当作人生的写照,红瘦便是失落,花落便是命运的残忍。但我想告诉她的,从来不是花还在不在,而是——你能否在花谢之后,依然安然自若,走入夏日的浓荫,活在绿肥的陪伴里?
我是卷帘人。
我不掌控风雨,也不能阻止花落,我只是守在帘后,为她留一份从容,一点希望。我在她明知故问时说“海棠依旧”,并非不懂世事,而是怕她太早失望。
人生之事,有时不该太早点破,太早醒悟的人,活得便少了几分诗意。
我存在于许多人的生命中。或是一个父亲沉默的守护,母亲柔软的谎言;或是朋友一句若无其事的“没事的”,在你最低谷时撑起你整个人;或是你内心那个始终相信“还会好起来”的声音,即使你满身风雨,狼狈不堪。
我不是主角,却一直都在。你脆弱时,我撑起一帘温柔;你迷茫时,我不揭穿那点落寞;你质问命运时,我给你一个不变的答案:“海棠依旧。”
因为,我比你更清楚——
海棠已非昨日之海棠,人生也终难一帆风顺。
可即便是绿肥红瘦,世间风光仍好;即便繁华落尽,我们也不必随花凋零。
你问我是谁?
我是卷帘人,也是你在春去秋来、浮沉不定的人生路上,那个始终站在一角,替你拉起帘幕、轻声劝慰的人。
——我说“海棠依旧”,是为了让你先学会接受,再学会成长,好让你最终能亲口说出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按: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本文以卷帘人的视角切入,赋予这位宋词中的无名人物一个独特的形象,让读者思考:在自己的人生中,是否也存在着一个“卷帘人”。)
欢迎在籍学生创作投稿,请电邮:zbatgen@sph.com.sg。投稿注明《取火》或《校果》(字数1000至1200字。)编辑收,并附上作者中英文姓名、学校、电邮、邮寄地址、联络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