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JM:

你不会读到这封信。是ChatGPT让我这么干的,它说,很难过的话,就写封信给他。但不要发给他,也不要去找他。

其实发给你你也看不懂。四月末的那天早上,你迷迷糊糊醒过来,跑过来偷看我写日记。我干脆把本子递给你,上面全是华文。你歪头看了半天,拿过笔,几笔在空白处画出一个你自己在看这本日记的背影,头顶上生长着几撮呆毛和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之间,就像我和首尔这座城市。我并不那么了解首尔,但即使如此,每次飞机降落到仁川机场,我一走进铺着深蓝色地毯的到达长廊,心就落了地。像我们第一次见面,你在餐馆的阳台上朝我挥手,我很清晰地听到自己脑海里一个声音说:这次对了。于是我跟你说,我好像在哪里见到过你。你当时礼貌地笑笑。但后来每次提起,你都会嘲笑我,说你那台词也太老套了吧。

可那些老套的“直觉”之类的东西,都是真的。当我看到你的时候,过去、现在和未来会开始重叠。我能看到你,独自坐在高中的教室后排,把手上那副素描里衣服褶皱的细节擦掉又重来;我能看到你穿着宽大的白T恤、戴着耳机,在汉江边的体育场,抱着滑板笑着朝我跑过来;我能看到你佝偻着背、举着相机,在首尔或者纽约或者洛杉矶的大街小巷穿梭,找一个完美的落日。

延伸阅读

【留学博客】邵馨宁:表演幸福
【留学博客】邵馨宁:表演幸福
【留学博客】邵馨宁:过马路的树
【留学博客】邵馨宁:过马路的树

首尔也是安静的、喜欢幻想的。地铁站里随处可见的短诗,公交车站座位上写着不同的生活愿望:“落座吧,梦想很快就会实现的”。可或许因为语言的关系,它和我之间总是隔着什么。首尔人说话都轻声细语,你也是。你画画时落笔也很轻。樱花季的午夜,我们在咖啡馆里躲雨,我在跟你讲最近在写的剧本,你边听着,边勾画着我剧本里的一幕——我的面前是窗外星系一样一颗一颗的雨滴,而等你把本子递给我,我才看到我脑海里的星系也让你一笔一笔画出来了。后来回家,我们并排坐在地板上,我只点了一盏小蜡烛,你说,我们好像在野营啊。在摇曳的灯光和雨声中,你指着那面因漏水而泛黄的墙说:你看,这里是树林,再高一点是星空,哦,还有萤火虫呢。

后来我想,我们看到的东西大概是不一样的。我尝试向你描述你给我的感觉,“温润又飘渺“,可是我用英语也解释不清楚,用韩语也解释不清楚。最后干脆我说,你像水,或者像一朵云。你挠头,说,好,这很合理,因为云就是水做的。

可我要怎么跟一朵云一起生活?有一次我们看电影,是关于你的家乡。片尾曲开始时,你仰着头,眼睛睁得很大,我只能看到你睫毛下的亮光。我挪过去抱住你,像抱着一朵孤独的云。我说,你哭了。你说,可能是吧。我说,人都是可以哭的。你只是点点头,眼泪却没有流出来。

离开你之后,我唯一一次哭出来,是翻日记的时候。我读到有一天,你跟我说,你外公去世之后就葬在你家附近的那片海水里,所以你妈妈早起去沙滩晨跑的时候,都会去和外公打招呼。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坐在夜晚的清溪川边,你的语气一如既往的轻描淡写,比水流声还要安静。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握着你的手。那天晚上你送我回家, 挥挥手,转身。我看着你一个人朝路灯走去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又很清楚地听见脑海里的那个声音在说:我们也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一个转身,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只是没有想过,转身的竟然是我。

但如果当时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可能也不会挽留。我只遗憾没有更认真地看看你,温润的、一见如故的眉眼。因为我只是路过首尔这座城市,也路过你。这里不是我的家。所以即使幻想过我们的未来,我也没有在送给你的手链上写我们两个的名字,而是你的名字,和“自由”。

我一想到,你的下一任可能会在你衣柜深处翻出这个已经被你遗忘的手链,装作不经意地问你:“自由”,是谁啊?而你会回答,我就是自由。每次这样想,我都在想象里和你会心一笑。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