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志》知之甚浅,没玩过《三国》游戏,没看过《派对咖孔明》漫画。也许《派对咖孔明》真人化影集可能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制作的。没有太多预设被打破,没有太多期待会失落。只是《打扮的恋爱是有理由的》里沉稳帅气的社长向井理,扮演穿越现代的孔明,总是一副超然,洞察先机的样子,还好这种“帅而自知”不太刺眼,让人愿意接受。

看过三四集后,开始接受kuso的剧情设定,比如孔明动脑时纶巾冒烟,坏蛋动不动把人高举离地——毕竟你也已经接受了一千年前的孔明,穿越到现代东京,马上就能用日语沟通(只是每次要用汉语道出兵法秘笈和内心OS,剧组戴文化头盔让人出戏),正如他迅速适应残酷的都市丛林法则。不只是外国人,还是古代人的孔明,全无外来者格格不入的窘迫。

孔明一睁眼,身处东京街头的万圣夜蹦迪现场,众生繁华而又光怪陆离,以为自己来到地狱。其后在地下酒吧大摆祭坛,为即将登上音乐祭的少女月见英子祈福。这样的精神状态,深得我心。虽然胡闹无厘头,但在疯癫中道出真理:现代音乐圈的江湖斗争厮杀,新人难出头,年轻有才华绝对不够,幸得诸葛孔明当军师。

也不只是英子。还有其他的,被认为光环在黯淡,其实只想真心唱好歌的狂野歌者MIA西表;初出茅庐却因为才华与努力不足,阴险走后门的前原桂司;多年前为了音乐祭表演资格而贿赂工作人员,连累全团被取消的老板小林;碰壁时受到高价诱惑成为影子写手的东南组合,像美人鱼出卖嗓音,只为换取幸福安稳一样,终极的无奈,是屈服于高价垄断的圈养。

又或像KABE太人,肠胃应急综合征作为自己的宿敌。

延伸阅读

孙靖斐:死了一个小巫女之后
孙靖斐:死了一个小巫女之后
孙靖斐:也无风雨也无晴
孙靖斐:也无风雨也无晴

努力靠近三国兵法是《派对咖孔明》的诙谐之处:石兵八阵,草船借箭,也许因为调性胡闹,故意认真也显得好笑,没有中华文化的沉重包袱。像剧中那个拇指大小的诸葛孔明乐高USB。和刘备相见的场景,常在孔明的记忆深处浮现,让他把英子当作今世主公——《楚辞》不就常以香草譬喻忠臣,以美人譬喻君王吗?

遗憾的是,英子的人物设定太傻白甜女主,毕竟年轻缺乏资源的新人,和久经沙场的诸葛亮站在一起,相隔千岁的悬殊才是看点。可是,在残酷的市场里,新人也经常是这般弱势,而且,不是谁都能遇到诸葛亮,更多时候,身边的人也同在一个江湖里,有各自的不得已和局限。谁不爱音乐呢?谁又有义务与谁共享资源和机会?救赎反而是诸葛亮,他没有全知上帝视角,也没有来自未来的预知能力,只是置身事外而已。

《派对咖孔明》还让我想起《四重奏》。在这世上,永远有那么一群人,可能用尽努力也只能是歌手,不会是巨星,不会是大音乐家,他们也许比后者少了运气、天分、资源,但他们也有故事,活着自己的不完美的人生。这些故事的动人也许正在,它们世俗而不残忍,微暖但不乡愿。它们不宣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承诺光靠不懈努力就能换来梦想成真,不讲颓靡无望人生,但也不一味歌颂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