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向前走的。”

耳机里的播客说到这句的时候,我的手机恰好震动,是手机相册的“那年今日”提醒——三年前的此刻,我正和一群人在咖啡馆躲雨。照片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鲜活,心脏的刺痛提醒我,我们曾经也那样熟悉过。而如今,他们大多已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连听说他们的消息都成了奢侈。

怎么又是七月了。日历上的数字分明地印着,我却总觉得不真切。日子像被水浸过的信纸,字迹模糊地洇开,分不清哪天是昨天,哪天是今日。也许是日复一日的To-Do List终究让我变得麻木,让唯一衡量时间的概念被划分成了“考试周”和“非考试周”两个简单粗暴的类型;也许是因为比起当下的每个刹那,我更愿意活在那不远不近的将来,而当下,只被视作是未来真正的生活开始前的序章。念旧,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我的镇痛剂。

记忆总是这样狡猾。它把某些毫不起眼的细节雕刻得异常清晰——比如一起给绒毛玩具起的名字,比如东海岸骑车时拂过脸颊的海风;却又将更重要的部分随意丢弃——比如我们最后分别时的对话,比如那些信誓旦旦说要一起环游世界的承诺,又比如2022年夏天一起躲雨的我们。

雨季其实最适合怀旧了。潮湿的空气里,往事会自己浮上来。我翻出那年的日记本,当年渗透纸张的墨水早已干涸,只是新添了点眼泪的痕迹;找出那年你们寄给我的信,信的边缘已经卷曲,落款人是那个很久都不再想起的绰号。这些物件比缘分可靠,至少它们还留在我身边。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时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会不会准备得更郑重些?可人生哪有那么多可以精心策划的结尾,大多数告别都发生在寻常的午后,像雨停后谁也没在意的云散。我的自尊心大抵是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太过于依赖这些故人的,所以最开始总是刻意不去翻看那些旧物,故意把相册压在抽屉最底层,拼命地用“友谊都是阶段性的”说辞来说服那颗想回望的心。

延伸阅读

【取火】卓子滢:种子
【取火】卓子滢:种子
【取火】李画扬:七点日落
【取火】李画扬:七点日落

昨晚梦见回到了那家咖啡馆。推门进去,2022年遇见的所有人都在原处,咖啡杯冒着热气,他们笑着向我挥挥手,仿佛这三年的时光从未流逝。醒来时窗外正下着雨,我伸手去擦拭脸上的雨水,却发现是温热的。我好像突然明白:比起那些已经离开我的世界的他们,我更想念的是那个阶段无忧无虑的我。

时间从来不会为我们停留,缘分也不会因为动人的誓词就不再那么脆弱不堪。恍惚间,我听到梦中的你们对我说道:“雨停了,也该继续往前走了。”

是的,人确实是要向前走的,像候鸟不会栖息在一棵树上,像雨水终究要流向大海。只是偶尔,在七月的雨季里,那些消散的面容,又会随着雨声悄悄回来,在窗户玻璃上凝成一片水雾。

我伸手去擦,便什么都不见了。

欢迎在籍学生创作投稿,请电邮:zbatgen@sph.com.sg。投稿注明《取火》或《校果》(字数1000至1200字。)编辑收,并附上作者中英文姓名、学校、电邮、邮寄地址、联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