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下”新谣歌唱及创作比赛半决赛于7月12日(星期六)在教育部大礼堂举行。参赛组别为独唱、合唱、创作(创意)以及创作(公开)组。半决赛邀请了三名资深本地音乐人黎沸辉、随安、林思彤担任评审。今年的原创歌曲风格更加多元,选手们大胆融入摇滚、爵士、节奏蓝调(R&B)等流行元素,为新谣注入了年轻且丰富的色彩。
老师助阵学生更安心
在合唱组中,有一组特别的选手来自新加坡艺术学院,团队名为“紫鈊城”,是从三名成员的姓名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的。其中一名成员是43岁的生物老师余友成,他也是另外两名选手的班主任。两名选手中,罗鈊如(14岁,中二)当天还参加了独唱组的比赛;陈紫萱(14岁,中二)则同时参与学院派出的另一支合唱组“音乐仲紫”,并负责为两组编写和声。
罗鈊如说:“我觉得能和老师一起参加歌唱比赛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因为一般歌唱比赛不会允许师生同台,所以这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很新奇。而且老师在台上时,我也更安心了。”
新加坡艺术学院每年都会派队伍参赛,余友成则是在其他负责老师的鼓励下首次加入。“紫鈊城”演唱的是新空下收录曲《带我去个阳光普照的地方》,旋律轻快活泼。余友成声音明亮、有活力,表现赢得评审黎沸辉称赞“很有青春气息”。余友成也分享,自己平时在教会担任主唱,常有演唱机会,这次也希望能为学生“助阵”。
第四次参赛把生活写成歌
创作(公开)组的开场选手是卓姵莹(19岁,准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自2022年首次参赛以来,今年已是她第四次登上新空下的舞台。她表示,新空下是她音乐梦的起点。高中时,她曾修读音乐课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参赛。她在2023年创作(公开)组中曾获得第三名的佳绩。
如今,她与追梦伙伴共同组建了乐队“零点之后(After 12am)”,并陆续发表多首原创歌曲与MV。由于音乐课程课业繁重,她们常常熬夜到“零点之后”才能完成作业,乐队也因此得名。
这次她带来的参赛作品《烛光晚餐》由她一手包办词曲。对她来说,烛光晚餐象征理想生活,但现实中却常因工作与琐事而“吃不上”。这首歌的灵感来自她去年在音乐剧《新游记》打工时的经历。“那时我先写下副歌歌词‘傍晚七点半的烛光晚餐,想要的人都还在办公室加班’,但迟迟没动笔。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凭这一句定下基调,在一周内完成整首作品。”
八岁便立志成为流行歌手
同组另一位参赛者柏喜恩(18岁,新加坡理工学院二年级)虽然是首次参加新空下,但她早已征战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歌唱比赛。从八岁起,她便立志成为流行歌手。也因为自小热爱华语歌曲,她选择就读媒体、艺术与设计文凭课程,主修声音与音乐(sound and music)。
她这次带来的原创歌曲《想和你》是一首简单直接的情歌,由她亲自作词作曲并演唱。评审黎沸辉指出,这首歌词曲贴合、完成度高,是本组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从小在父母的支持下,柏喜恩一路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走到今天。她希望未来能以创作和演唱为生,成为一名全职歌手。
大决赛晋级名单:
独唱组入围者:杨诗涵(新加坡女子学校)、陈宥锜(裕华中学)、罗鈊如(新加坡艺术学院)、刘励萱(武吉巴督中学)、黄嘉敏(华侨中学高中部)。
合唱组入围者:“音乐仲紫”(林仲艳老师、江紫怡、陈紫萱,新加坡艺术学院)、“锋和日栎”(郭俊锋、余栎萱,华侨中学高中部) 、“苹果π”(Apple Pi)(朱静仪,南华中学;凯兰,丹绒加东女校)、“过路人”(陈宥锜、李彦敏,裕华中学)、“紫鈊城”(余友成老师、罗鈊如、陈紫萱,新加坡艺术学院)。
创作组(创意)入围者:《回温》(作词人:胡欣彤、作曲人:郭俊锋,华侨中学高中部)、《两个自己》(作词人:邓晓渲;作曲人:龙恩耀,圣婴中学)、《小鱼》(作词人:赵德亮;作曲人:许乐,华侨中学高中部) 、《匆匆》(作词人/作曲人:李琳珊,莱佛士女中)、《走散》(作词人:张以诺、温凯畯;作曲人:卓康磊,华侨中学中学部) 。
创作组(公开)入围者:《烛光晚餐》(作词人/作曲人:卓姵莹,新加坡国立大学)、《咫尺》(作词人/作曲人:王芓铃,裕廊先驱初级学院)、《行走者》(作词人/作曲人:卓康磊,华侨中学中学部、《环球影城》(作词人:蔡永恩,圣尼各拉女校;作曲人:何渼鍹,新加坡艺术学院)、《想和你》 (作词人/作曲人:柏喜恩,新加坡理工学院)
歌曲填词组获奖名单揭晓:《守望》(杜果然,莱佛士书院高中部)、《回望》(赵德亮,华侨中学高中部)、《蒲公英与风》(薛鼎润,德明政府中学)、《微光》(张琪悦,新加坡艺术学院)、《种子》(姚南西,颜永成学校)、《师恩情深》(陈思洁,华侨中学高中部)、《最后一堂课》(张希雅,莱佛士女中)。成绩将于大决赛时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