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4日,来自高中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语特”)的200多名学生齐聚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一年一度的语特营。适逢高中语特课程庆祝成立35周年,学生们除了参与营会活动外,他们也在6月4日出席了一场名为“薪火永相传,蓝天任翱翔”的语特毕业生分享会。
为了栽培精通双语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教育部于1990年率先在华中初级学院和淡马锡初级学院开办华文语文特选课程,鼓励对华文和华文文学有兴趣的学生加入。这些年来,语特在培养精通双语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选择语特课程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开办语特课程的院校也从最初的两所增加至目前的五所。它们分别是华侨中学(高中部)、淡马锡初级学院、南洋初级学院、裕廊先驱初级学院以及德明政府中学。
此次分享会邀请了来自五所院校的杰出语特毕业生,畅谈他们修读语特时的难忘经历,以及语特课程对他们工作和人生的深远影响。五位分享嘉宾分别是作家黄凯德(1991年淡初毕业)、媒体人李弘深(1998年华初毕业)、陶艺工作者黄扬策(2008年裕初毕业)、研究员张起阳博士(2014年南初毕业),以及律师李金洁(2016年德明毕业)。他们在分享会上追忆往昔,共话语特精神,让在场的学弟妹深受启发。
鼓励在场学生勇敢追梦
当主持人要求分享嘉宾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语特求学经历时,第一届语特毕业生黄凯德以“纵容”一词概括了他两年的语特生涯。他说,语特“纵容”他做真实的自己,让他能够自由探索文字和文学的各种可能性。正因为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反而激发了他对文学的兴趣与热忱。一代代热忱的语特学子,便在这片乌托邦式的学习环境中,尽情挥洒他们对文字与文学的热情。
张起阳博士在分享会结束前,给学弟学妹们送上了她特别准备的一段话: “你来是为了体验生命,而不是演绎一个完美剧本。慢慢接受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也允许偶尔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不断尝试、收获、感受,然后放下。在吃汉堡比赛里,输赢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能吃到汉堡。” 她借此鼓励在座的语特学生: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起伏,不要因为盲目地追求别人的认可,而迷失了自我。
其他几位语特毕业生也鼓励在场的学生勇敢追梦,把握当下,珍惜文字与文学所赋予个人的力量。他们的分享不仅展现了语特课程对学生人生道路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一代代语特人对生活和文学的热爱。
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就读于淡马锡初级学院的张依诺(高一)受访时说:“这次的语特营让我收获满满,我了解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感受到语特就像是一个大家族,把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探索文字与文学。这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通过本次语特35周年分享会,相信在场的语特生深刻感受到语特课程不仅传递了丰富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学与人生的热情与思考。校友们的真挚分享让大家明白,勇于尝试和忠于自我,才是成长的真正力量。
语特营学生主席在营会手册的序言中写道:“故事,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自高中语特课程开办以来,语特营、海外浸濡计划、文学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然成为了历届语特生的集体记忆,将一代又一代的语特生联结起来,共同传承文字之美,延续文学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