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以为自己善于用文字打动别人,可写着写着,才慢慢看清自己真正的初心。其实现实中的我很平凡、很窝囊、很懦弱。而我笔下那些绚烂的故事,不过是我内心渴望的投射——我借它们,活成我不敢成为的人。仿佛这样做,我才能被看见、被记住。这个是往夸张一点的口吻写的哈。没关系,记不住也很正常。我小时候连自己名字都认不全,老把“昭然”写成“照然”。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我小学的华文老师总让我做改正。
在字食族的这段日子里,我曾深深沉迷于修辞与美感,执迷于那种巧言令色的表达。我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细腻,也越来越浮躁(也越来越矫情)。哗众取宠的字句,却也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浮躁与不安。我逐渐明白,我迷恋的,或许不是“爱”,而是“美”。因为爱会消逝,而美却可以永远不痛不痒地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剧透:我等下非常会自相矛盾地反驳这个观点)。
直到这个即将告别的时刻,我才忽然明白:文学,也许从来不是喧嚣的表达,而是一场安静的等待。它等待某一天,你或我,在某个不经意间的刹那,与这些字句重新相遇、彼此共鸣。
也许我终究没能有勇气写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文字曾经是我的面具,也曾困住我的真实。但我仍然愿意写下去,在遗憾和完美之间,在流逝与永恒之间,用最真诚、甚至笨拙的方式,继续等待——等待某一天,我与文字再次纯粹地相遇。
-
最后,也希望所有热爱写作的人,无论是源于对“美”的执着,还是对“爱”的渴望,不必困于概念的纠缠,先动笔再说。也特别感谢这一届字食族的伙伴们,是你们用真诚的笔触写下了那些动人的文章,让我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文字的美,也触摸到其中的温度。
愿每一个写字的人,都能放下束缚,在自己的节奏里,渐渐找到文字最自然、最自在的状态。对不起,我许愿一向都停不下来。生日吹蜡烛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别人都要等半天。反正心意到了就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