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很静,院子里只剩下风吹树叶的声音。她坐在旧木椅上,抬头看着那一轮冷冷的月亮,仿佛能听见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旋律。那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种存在于记忆深处的低语。

小时候,她最喜欢的时光,就是和父亲坐在屋檐下听月亮“唱歌”。父亲常说,月光像一首无声的曲子,要用心去听。于是,她依偎在父亲身边,闭上眼睛,任由夜风拂过,月光倾洒。那一刻,她真的能感觉到心里有一段旋律在流淌,安静、温柔,像是岁月最仁慈的赠礼。

然而,这样的夜晚并没有持续太久。父亲病重离世的那一年,她才15岁。那段日子,她常常独自走到院子里,仰望那轮不变的月亮。月光依旧,旋律却像断了弦的琴,冷清得让人心颤。她努力想在其中找回父亲的影子,可无论怎么倾听,都只剩下风声和心底的空洞。

很多年过去了,她去了城市,忙碌的生活让她渐渐学会把悲伤藏起来。但每逢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书桌上,她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月亮会唱歌。”于是,她会关掉手机和灯,静静地听。耳边依旧没有真实的乐音,可心底那段熟悉的旋律又一次流淌出来。它带着淡淡的哀愁,却比任何乐曲都要真切。

后来,她遇见了一个人。那个人像极了少年时的自己,也喜欢在月下发呆。两个人常常并肩坐着,不说话,只是抬头望着天空。她觉得,那一刻的旋律变得丰富起来,不再只是忧伤,而是多了一丝温柔的希望。她想,也许月亮的旋律本就如此,它能见证失去,也能陪伴重逢。

延伸阅读

【取火】张婉迎:以太阳为阳
【取火】张婉迎:以太阳为阳

可命运依然爱开玩笑。那个人在一次意外中突然离去,留下的只有一封来不及寄出的信。信里写着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孤单,就抬头看看月亮,我会在那里为你唱歌。”

她抱着信哭了一整夜。月光冷冷地照进房间,她却仿佛真的听见一段旋律在耳边回荡。那旋律里有父亲的慈爱,也有恋人的温柔,还有生命中所有逝去的片段。它并不热烈,却像潮水一样,缓缓淹没了她的心。

如今,她已不再年轻。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痕迹,但她依旧习惯在夜里望月。每当月亮升起,她便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旋律依旧在,只是学会了换一种方式被听见。它藏在风里,藏在光里,也藏在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月的旋律”,其实就是记忆的旋律。它提醒她,生命中的离散与重逢,痛苦与温柔,都不会真正消失。即使人不在了,那些爱过、失去过的瞬间,仍会在月光下轻轻响起。

夜更深了,风吹过枝叶,发出簌簌声。她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15岁的夜晚,父亲在耳边低语:“听,月亮在唱歌。”

而这一次,她终于学会了微笑着落泪。

欢迎在籍学生创作投稿,请电邮:zbatgen@sph.com.sg。投稿注明《取火》或《校果》(字数1000至1200字)编辑收,并附上作者中英文姓名、学校、电邮、邮寄地址、联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