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我在《联合早报》副刊发表文章的第三年。从通讯员到字食族,从写诗到散文和小说,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能成为字食族九代目是无比幸运的事情,我不是一个容易把兴趣坚持下去的人,也是碰巧在对写作有三分热度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字食族这个平台,让我足以坚持对文学的热爱。

在去年这个时候被通知入选字食族后,我还对自己秉持着怀疑的态度,掰着指头数了数,一个月一篇,一篇1000多字,要坚持大概一年......真的能做到吗?

于是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说起来轻松。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我意识到写作的确是痛苦的,表达是痛苦的。一个月一次高频度的创作,只能让我从自己的生活里提取素材,像是提取精华,去其糟粕。一边是全身神经的控诉和投入,另一边大脑还要控制措辞。我想这就是准确表达的难度所在吧,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不仅要酣畅淋漓地表达,还得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意思,实在是难。

每过一个月我就要产出一篇文章,从新人高产期到倦怠期,再到后面觉得,自己好歹要抓住机会写点高质量的文章。写作逐渐成了一种习惯,思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比起想象,我更乐于写当下经历的一切。

时间久了,感觉自己就像古人结绳记事一般,每刊登一篇文章,便算是对自己过去浑沌的一个月做个了结。在写不出来文章,灵感枯竭时,回头看看自己从前写的文章也是种动力。人们常说见字如见人,有时候读从前写的文章,既能回忆起当下的情绪,又会带来崭新的感觉。还好每个月经历着痛苦时,有字食族朋友们的陪伴;每当坚持不下去时,就会去找找灵感。我们每个人都风格迥异,和其他作者讨论他们笔下的人物,也能让我对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延伸阅读

【字食族】董涵瑞:我和文字的关系
【字食族】董涵瑞:我和文字的关系
【字食族】董涵瑞:谁是牺牲品
【字食族】董涵瑞:谁是牺牲品

最想感谢的是:还是编辑们的耐心引导和鼓励,让我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发觉故事的不同走向,笔下的人物似乎向我走得更近了。谢谢能有这么多编辑给我指引方向,谢谢我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