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继上篇与你们分享假期生活的些许片段后,转眼间暑假已经结束,我在律所的实习也圆满完成。与此同时,大三的生活正式拉开序幕。这一篇,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实习总结。虽然因保密要求无法透露案件内容,但我仍希望能分享一些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感与成长体会。

记得我刚到律所时,接手的是一宗刑事案件。在了解案件全貌后,我对当事人的遭遇感到不公,但也深知,理性与客观才是工作的核心。当时,主任律师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起草一封致警方的信件。经过与当事人的进一步沟通,并仔细研究各项佐证资料后,我便开始动笔。

写这封信与过往写报道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相似的是,同样要求用词准确、一针见血、让阅读者迅速掌握重点,并且真诚与真实性仍是打动人的关键。当然,写法律信件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陈述事实,以争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不同之处在于,法律信件更强调逻辑推理与证据支持,每个陈述都要有理有据。否则,只能以“根据当事人指示……”的方式表达立场。完成初稿后,我请教了主任律师,从中学习到不少撰写技巧与律所文件的规范处理。

这个案件告一段落后,新的案件接踵而至。在忙碌的实习节奏中,我并没有持续挂念此案。直到一个月后,主任律师突然走出办公室,对我说:“恭喜你!”我和同事一开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主任让我查看手机,并说:“恭喜你完成了第一个案件!”原来,他转发了警方回函的截图,案件终于有了结果。我的第一位当事人,终于得到了属于他的正义!

延伸阅读

【阿单手帐】周佳铃:大学生的假期实录:50%的进度,100%的收获
【阿单手帐】周佳铃:大学生的假期实录:50%的进度,100%的收获
【阿单手帐】周佳铃:大学生考后的第一天:生活感的回归
【阿单手帐】周佳铃:大学生考后的第一天:生活感的回归

那一刻,我心中涌现的是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喜悦,甚至超过了我以往获得奖项或奖学金时的激动。也许正因为是人生中的第一个案件吧。从中,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和法律人的意义。

说完第一个案件,再来说说我第一次上法院的经历。那是一宗家事案件,让我对新加坡的离婚程序有了初步了解。印象最深的是,离开法庭前,看到双方律师及当事人向法官致谢,我也下意识地说了声“谢谢”。没想到,却引来律师们惊讶的目光,还齐齐望向法官。我立刻意识到可能不妥,所幸法官并未反应,我便随众人离开。后来才得知,以实习生的身份是没有发言的权利,即便只是说一句“谢谢”也不合规矩。这是为了维护法庭秩序与礼仪。而第一次随主任前往调解中心时,我则亲眼见识了谈判的艺术。

除了处理案件,我也参与了法律研究工作。平日里,我会使用本地的“LawNet”平台,查找案例支持我们提出的法律主张。但这次,我们接触的是一宗跨境离婚案件。我便使用学校提供的“Lexis+”账号,查找英国与美国的相关案例,搜集了正反两面的资料。最终,我们的立场获得支持,案件取得胜利。事后我看到主任在社交媒体分享此案时,特别提到我准备的案例非常全面、研究扎实,让我在完成这项工作时更自信了。

回望这三个月的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案件丰富、收获颇多。恰好又遇上中国律师团队来访,我有幸参与他们与本地律师的交流,也从中受益良多。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商务会议,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交流,拓展眼界。

如果说课堂让我认识了法律的理论体系,那么这次实习,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法律人的日常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地关乎人、情与理。这段旅程,是我法学生涯中重要的一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