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食族迎来第十代成员,也迎来了第一个十年的新篇章。
这一代成员共有六人:郑凯忆、张依诺、隋子茜、梁轩荣、王怡静和邵裕𦒍。他们年龄相近,在17至19岁之间,怀揣少年意气,在自我、家庭与社会之间观察与思索,用文字描绘青春里的迷惘与希望。采访中,他们也坦言,写作不仅是表达自我,更是关注身边与自身以外的世界,用文字去理解、记录和关怀。
2025年的选拔首次加入体验营环节,邀请热爱写作的学生走进报馆,通过近距离接触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字食族。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以《那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为题的文章,第二轮选拔则在虎豹别墅进行。最终,这六名学生脱颖而出,组成了字食族的第十代。
接过文字的火炬
“如果把我写作的习惯比作一种天气,那一定是太阳雨。”
郑凯忆(南洋女子中学校中四,16岁)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中一凭奖学金入读南洋女子中学校。
她认为,自己的文字不追求极端,更倾向把不同情绪糅合在一起,像太阳雨一样,也带着热带特有的闷热感。
刚到新加坡时,郑凯忆和同校、同乡的第八代“字食族”成员彭怡茜住在同一宿舍。彭怡茜比她年长两届,常与她分享专栏文章,也一起讨论哲学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写作渐渐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也因为彭怡茜的影响,开始向往加入字食族。
郑凯忆偏爱第一人称和意识流写法,注重情绪的表达。接下来,她希望让文字从自我情绪,延展到更广阔的世界,尝试写出带有情节和人物的作品,不再只是向内看,而是把目光投向外界。
文字始于日常
“如果我的文字是一种季节,它会是秋天。”
张依诺(淡马锡初级学院高一,17岁)来自中国河北。她形容自己的文字像秋天,温和却深刻,短暂却能留下余韵。她偏爱微型小说与散文,用简练篇幅捕捉细腻情感。
她并非从一开始就喜欢写作。小学六年级时,她的作文成绩常常不理想,高华作文甚至拿过个位数,让她一度排斥写作。转折出现在中学时期。在一位高华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坚持写日记,并与老师分享,渐渐找到写作的乐趣。后来,她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华文创作比赛“新蕾奖”中获得二等奖,也意识到自己真正厌恶的,或许并非写作本身,而是僵化的作文形式。
如今,她虽已成为新加坡公民,但依旧与母亲在外租房。写作多从日常出发,描摹母女关系、留学生活,或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跨越三地的风景
“如果我的文字有味道,那么它会是100%黑巧味的。”
隋子茜(莱佛士书院高一,19岁)来自中国东北,现为新加坡公民。她在东北生活了11年,在新加坡度过八年,如今回中国多去广东。
她形容自己的文字像黑巧克力,入口苦涩,却在味道散去前留下一丝回甘。或许也因继承了东北人的乐观与幽默,她的文字虽有苦味,却总带着一抹甜意,底色里始终有种苦中作乐的姿态。
她出生于中国南方,却在东北成长,后来来到新加坡求学并定居。多地的生活经历让她的视角更为多元,也让她接触到不同人群、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接下来的专栏,她希望记录三地生活的所见所闻,探讨不同成长环境下,人们的性格、习惯与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
在写作里打磨自己
“如果我的文字是一种动物,它会是老虎。”
梁轩荣(淡马锡初级学院高一,17岁)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家里常用华语交流,有时也说福建话。他从小就爱读华文书,也因此对文字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认为自己的文字多面且复杂,像老虎——平日看似“温和可爱”,但在“捕猎”时会展现另一种锋芒。
他中三时开始写日记,记录所思所想。2025年,他才真正尝试创作面向读者的作品。他偏爱阅读长篇小说,尤其是中国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梁轩荣加入字食族,是想在写作里打磨自己,也想在这个过程中,探索自己真正关心和在意的课题。他计划以十二生肖为题,尝试写带有人文关怀的作品。收束时,他会写到属猪的自己,把专栏的终点变成一封写给自己的信。
以歌为引让感受延展
“如果我的文字是一种饮品,它会是泡泡茶。”
王怡静(裕廊先驱初级学院高一,17岁)这样形容自己的文字。她爱喝泡泡茶,觉得写作有时会遇到瓶颈,就像吸管里卡着珍珠,怎么也吸不上来。
她在新加坡出生长大,父母来自中国。中二时,她因情绪低落开始接触现代诗,并逐渐把创作当作情感的出口。她平时爱读刑侦类网文,但只要阅读严肃文学,就一定要翻纸质书,觉得那才算是一种尊重。
音乐在她的生活里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她听歌口味多样,最近尤其偏爱轻摇滚。她希望专栏能从一首歌出发,以一句歌词,或整首歌带来的感受延展开去。
如今的她,常在生活的缝隙里捕捉片刻心绪,把零散的感受化成散文,用文字记录成长。
让世界看见微光
“如果我的文字是一种材质,它会是干水泥。”
邵裕𦒍(华侨中学高中部高二,18岁)形容自己的文字像水泥,朴实无华,却能在各种地方出现。
他出生于加拿大,在中国度过童年,6岁时移居新加坡,并在三年前成为新加坡公民。他在中二开始接触写作,最初受青春伤痛文学影响,也写过类似的作品。如今回看,他会觉得稚嫩,甚至有些羞耻。但那毕竟是写作的起点。每个阶段的文字都记录着当时独特的自己,也提醒他不要停留在过去的影子里。
平时他喜欢写微型小说和散文,文字里多半带着悲观色彩,常试图揭示阴影中的黑暗。但他并不想让读者止步于苦难,而是希望以一点幽默去点亮其中的裂缝,让人看见走出黑暗的可能。
邵裕𦒍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字食族专栏里,把写作作为记录18岁的方式,尝试以反战为主题,用文字回应世界的动荡。
(作者是第八代字食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