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去了一趟西藏,虽然已经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但至今仍感觉身体还没完全恢复。除了睡眠还没补足,做无氧运动时还是有些喘不过气来,仿佛还能回到高海拔地区的呼吸困难感。这次的长途跋涉,途中几经辗转,从决定出发到实际踏上旅程,其实也就过去了短短两个月。

我从来没想过在大二就去西藏。一直觉得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无论是花费、时间,还是体能上的挑战,都很适合毕业旅行,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由于整个大二学年都在深圳校区上课,明年又打算趁着去英国校区的机会,顺便畅游欧洲。突然之间,我觉得西藏其实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出发之前,我听过不少关于高原反应的恐怖故事,因此对这次旅程的身体挑战心存忐忑。为了尽量减少高反的影响,我还特意跑了一趟香港,购买抗高反的药物,在出发前三天就开始服用。此外,进藏的方式也经过精心考虑,尽可能将高反的风险降到最低。我们的行程安排是从深圳出发,首先乘飞机飞往兰州,然后再从兰州转乘高铁前往西宁,最后从西宁搭乘绿皮火车进藏,让身体可以逐渐适应海拔的攀升。

虽然广州也有直达西藏的火车,但我和同行的朋友都自知自己“坐不住”,要在封闭空间里待上50多个小时,光是想想就让人抓狂。因此,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较为迂回的路线。虽然路途较为辗转,但途中我们还能在甘肃和青海的省会逛逛。

进藏的列车上,有同行的守望与关心,也有对那片圣地的无限憧憬。(作者提供)
进藏的列车上,有同行的守望与关心,也有对那片圣地的无限憧憬。(作者提供)

进藏的火车上,大多是年轻人,因此整个车厢充满了欢声笑语,同行的相互守望与关心,洋溢着对西藏的无限憧憬。我们与一对来自上海的情侣同在一间卧铺车厢,随着列车驶出格尔木站,逐渐进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小情侣逐渐出现血氧不足的情况。还好每个床位上都配备了供氧系统,插上氧气管便能缓解一些不适。

延伸阅读

【留学博客】黄俊恒:“有效社交”的意义
【留学博客】黄俊恒:“有效社交”的意义
【留学博客】黄俊恒:向内的远行
【留学博客】黄俊恒:向内的远行

第二天早晨,我的朋友也不幸“沦陷”,所幸车厢里有两位经验丰富的“前辈”,他们及时递来了葡萄糖和巧克力,时不时还帮她测量血氧。在这段旅程中,大家的目的地一致,彼此帮助,心中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纯粹感叹和对身体健康的最高敬畏。在西藏的旖旎风光中,我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单纯与美好。

进藏后,我们先后在拉萨、林芝和日喀则游玩,但最让我期待的,依然是旅程的最后一站——珠峰大本营。尽管我们只是在海拔5500米的地方远远眺望珠峰,但我心中早已暗自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挑战登顶珠峰。10月4日,我们抵达了珠峰大本营的入口,原本计划乘坐观光车到达大本营住一晚,第二天清晨起床去欣赏日照金山的美景。

暴雪后的珠峰,静静现身。那一刻,我们遇见了意外的惊喜。(作者提供)
暴雪后的珠峰,静静现身。那一刻,我们遇见了意外的惊喜。(作者提供)

当天我们其实已坐上了观光车,却突然遭遇降雨转雪,随即接到导游的通知,说山路已经封闭,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过夜。那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反而轻松地回到酒店,开始煮自热火锅,笑谈着这段小插曲。后半夜雪越下越大,电力也一度中断,但我们仍在黑暗中愉快地吃着月饼。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陶醉。山脉被皑皑白雪覆盖,清晨的阳光洒在雪面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辉,整个世界显得格外宁静与安详。我站在窗前发呆了好一会儿,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拿起手机时,才看到家人急切的消息,询问我的安全和位置。原来,前一晚珠峰地区遭遇了近年来同期最强暴风雪,近千人被困在山上。

尽管我们未能抵达珠峰大本营,但我们不仅平安下山返回,还在雪地里打了场雪仗,也成功“出片”。在下山时,导游兴奋地让我们下车,珠峰经过一夜暴风雪的洗礼后,悄悄露出了它的面容,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的惊喜,常常藏在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间。

人们常说青春没有售价,青春的确短暂,追梦的路上应义无反顾,留下自己的足迹,不留下任何遗憾。在西藏的世界之巅,万水之源,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这一趟旅程,除了充满坎坷与挑战,还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西藏确实是此生必去的地方,但出远门从来不是一时的冲动,或仅凭一腔热血。它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理智的规划、强健的体魄,以及一路陪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