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市中心出现了一头牛。

林立的高楼间,仿佛从诞生之初就只有劳碌的人们穿行。数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牲畜的足迹。这头牛打破了钢铁与玻璃间的寂静,为都市增添一丝活着的气息。

这是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力耕种的第十周年。人们在城市最中心的广场搭建了一片田地。为了重现农耕之时的景象,还特地请来了一头老牛作为展品。说是田地,不过是泥土铺在水泥上的幻觉。当然,还有大大的横幅与广播里一次次重复的标语,“农耕展览:值得歌颂的劳动”。田里只有一层泥,标语却铺满了整片广场。

展览的第一天,工作人员拽着鼻环,早早地把老牛牵到了那块田地之中。一开始,老牛只是站在田地中央,悠长的鼻息里带着热气。当它被套上犁的那刻,突然躁动起来,四个蹄子不断踩踏着泥土,呼吸也越来越粗重。随后,竟自己在田地里走了起来。它踏着沉重的步伐,尽管身后一个人也没有,依然顺着田地一步步走动。犁铧划过泥土,传出“沙沙”的声响。工作人员也不在乎,把告示牌插在了围栏旁,又赶去了下一个地点。

“哈哈哈,这么多年了,这头牛还记着要耕地呢?都没人扶着犁,它再怎么走也是白费功夫。这不会是在拍宣传片吧?”一个穿着衬衫的男人笑着和身边的人说,又急匆匆地走进写字楼。不止是他,许多路过广场的人总会嘲笑两句,似乎这样就能表现出自己远比老牛高明。他们脚下的步伐飞快,就像是赶着去耕一亩看不见的田。四周写字楼上的显示屏放着本月最有效率员工的图片——机器人GR-8式。

延伸阅读

【字食族】梁轩荣:鼠
【字食族】梁轩荣:鼠
笔墨为舟丈量世界 第十代字食族启航
笔墨为舟丈量世界  第十代字食族启航

没有人为了这场展览而驻足,好像所有人都有着自己该做的事,无法在此停留半分。只有围栏外一个年迈、穿着工装的清洁工。他一边操纵着扫地机器人,一边不时地看向老牛。他鼓起勇气走近那块地,却迟迟不敢放下伸出的手,任由微微颤抖的手臂悬在空中。弯曲的手指因用力而有些泛白,仿佛在抓着什么无形的东西。良久,当老牛第三次走到他面前,他终于再一次将犁压进了土里。

清洁工在围栏边坐下,任由翻开的泥土溅起,为脸颊添上几滴回忆的印记。不自觉地,泪水带着泥点滑落,在胸前晕开了几点深色。“哔!请尽快设置好清理路线。”背后,传来了毫无感情的机械督促声。他轻轻叹气,转身设置起一个个机器人。

没过多久,田地上方出现了一架架无人机。它们盘旋在老牛上方拍摄,像苍蝇的一个个眼睛,把看到的画面传递给大脑。荧光幕上闪过一句话:“机械的劳动是生物的悲哀。”随后,便淹没于无数对老牛的嘲弄中。

老牛就这样独自耕着地,一直到午饭时间。忙碌的人们暂时离开了各自的岗位,寂寥的广场又再次有了人潮。人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却踏着同样匆忙的脚步。

一个孩子被人群挤散,来到了围栏前。他没看告示牌,也没看屏幕,只是举着手中的泡泡机四处吹着泡泡。没一会儿,又蹲下玩起了泥土。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映着彩色的光芒,飘到老牛眼前。牛停下了。它轻轻用鼻尖戳破眼前的泡泡,缓缓走到孩子面前。孩子摸着牛角,又往上面糊了一块泥。他张着嘴,肩膀随着呼吸一上一下。老牛低下头,舔了舔他的脸。

无人机记录下了这一幕,但人们早已习惯牛的存在。镜头闪了一下,高速旋转的桨叶击破了空中几个晶莹的泡泡,飞向了下一个目标。只有老牛还在原地,和孩子玩着其他人看不懂,也不在乎的游戏。

午饭时间结束,写字楼里的一块块屏幕再次亮起。人们又回到电脑前,盯着一项项数据,确保所有机器人如常运作。孩子被喊走了。广场上,只剩下那一头老牛。牛还在走。一行一行的蹄印,是它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围栏外,人群也在各自的生活里,不断地拖着属于自己的犁,一刻也不曾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