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引发的灾难创伤

允许自己适度宣泄负面情绪,痛哭一场或与家人、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iStock图片)
允许自己适度宣泄负面情绪,痛哭一场或与家人、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这一年半来,虽说国人已慢慢适应疫情所带来的不便,但每个人的心理多少也受其影响。

新加坡曾发生过数起轰动一时的灾难创伤事件,包括了1961年河水山大火,1972年罗敏申百货公司大火,1986年新世界酒店塌楼,2004年尼诰大道倒塌及2013年小印度暴动等。2003年新加坡发生了沙斯疫情,夺走了33条人命,包括医疗人员。去年暴发2019冠状病毒疾病,2020年1月23日起,当武汉游客被确诊后,我国便开始与病毒作战。

根据“脆弱圈子”(Circles of Vulnerabilities)理论,当惨祸灾难发生时,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被它影响。直接受影响的包括生还者、家属、亲友,间接受影响的如医疗人员、救灾人员和媒体工作者。其他灾害受影响者也包括了整个社区,尤其是不断追踪新闻及社交媒体报道的群众。

三类灾难创伤事件影响层面各异

一般来说,灾难创伤事件可分为人为(例如交通意外、暴动、恐怖袭击)或自然发生(例如水灾、地震、疾病暴发)。大规模的灾难创伤事件影响个人、家庭及整个社区;个人的灾难创伤事件(如强劫、性袭击)波及个人及家庭成员。每个人受影响的程度也会因为创伤是一次性或持久、重复性而有所分别。

灾难创伤事件后的影响一般可分为急性、短期及长期三个阶段。常见的急性和短期心理症状为惊怕、无助、麻木、焦虑、失眠、恶梦、茶饭不思、情绪失控。多数人即使出现心理症状并不代表会患上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症状是因为处在灾难创伤的异常情况下而呈现的正常反应。

当然,原本就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出现心理症状,甚至因灾难创伤事件病情复发或恶化。其他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了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抑郁症与焦虑症等。所幸的,大多数创伤后的人在家人和亲友的支持和关怀下都能走出悲情,当然,有些人也需要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

保持原有生活节奏与习惯

这一年半来,虽说我们已慢慢地适应疫情所带来的不便,但每个人的心理多少也受其影响。有些人担心同处在一个办公室内会被感染而焦虑,有些人则刚开始不习惯居家办公,但也有些人在这段日子里已习惯了居家办公,对回到公司上班不太适应。

我们在应对未来新常态的当儿,也应该保持原有的基本生活节奏和习惯,在没有特殊工作要处理时,可钻研一两项比较需要专注、集中记忆力的事情如看书、听音乐、学习新技能等。保持自身的免疫力很重要,每天继续做适量的运动,饮食均衡,多吃全谷物、蔬果,摄取足够维生素,同时避免过量的咖啡因和糖分。我们也可以掌握简单的放松减压技巧,并拥有充足的睡眠(每晚不要少于七八小时)。我们每天一定会接收到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但不可轻信谣言,而是应通过权威渠道正规途径获取疫情的正确信息。

每个人都需表达本身的情感,允许自己适度宣泄负面情绪,比如哭一场或与家人、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我们现在可能与亲人朋友少会面,却可以通过电话与社交媒体、视频等继续与他们交流保持联系。假如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或出现严重抑郁症状(轻生念头或自残行为),便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医疗师的帮助。

(作者是医疗委员会副主席、心理卫生学院高级顾问心理医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