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乐活》线上讲座之三:当肺癌转移脑部 有何治疗方案?

肺癌初期没有出现症状,许多病人被确诊时已是癌症第三、第四期。(iStock图片)
肺癌初期没有出现症状,许多病人被确诊时已是癌症第三、第四期。(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肺癌是国人第三大最常见癌症,多在第三、第四期才被确诊,一些甚至已扩散至脑部,究竟它是怎样转移至脑部?会出现哪些异状?有何治疗方案?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顾问医生黄艺卿将在7月24日的《联合早报·乐活》线上讲座主讲肺癌脑转移课题。

肺癌在本地男女十大癌症排行榜上位居第三,是男性患者的头号致命杀手,在女性患者中仅次于乳癌。当中很多患者被确诊时,已是肺癌第三、第四期,甚至已扩散至脑部。

庆幸的是,随着医疗的发达,肺癌脑转移患者只要积极接受治疗,预后效果还是显著的。

60%肺癌患者脑转移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顾问医生黄艺卿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所谓的肺癌是指异常的肺部细胞在肺中不受控制地生长。如未被发现并没接受治疗,癌细胞便会从肺部的肿瘤中,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邻近身体组织,包括脑部。

据知,肺癌在初期阶段,可以是没有症状的。这也是为何多数病人被确诊患上肺癌时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 

新加坡国立大学癌 症中心肿瘤血液科顾问医生黄艺卿

很多人对肺癌存有迷思,认定是因咳嗽所引起的。对此,黄医生解释,咳嗽未必就是肺癌。她指出,咳嗽是很普遍的。哮喘和感冒都会引致咳嗽,病人应注意的症状还包括久咳不愈,无故消瘦,没有胃口,咳嗽出血,气喘和胸口疼痛等,应找医生详细检查,尽早诊治。

她说,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本地约有三分之一的肺癌病例是在非吸烟者中诊断出来的。其他致癌风险包括二手烟、家族病史和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简称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简称ALK),这些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高,有50%至60%的患者在患癌期间,会出现肺癌脑转移。”

不过,随着医学的发达与新进的治疗方案,例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标靶性治疗(也称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肺癌患者可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肺癌脑转移症状

黄艺卿医生说,基因突变在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概率较高。这些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年轻患者、女性和非吸烟者身上。虽然基因突变患者有超过一半会有脑转移的风险,但黄医生指出,只要及早治疗,预后效果还是显著的。

当然,大前提是吸烟癌患必须戒烟。黄医生说,肺癌患者在戒烟后,体能状态会见改善,长期的预后效果也较好。即使是晚期的肺癌患者,戒烟同样可以改善他们的体能。

肺癌脑转移会有哪些症状?

黄医生说,不是每个脑转移在初期都会出现症状,所以容易被忽略。

同样的,如果出现症状,也不要掉以轻心,如头痛,呕吐,晕眩,视线模糊,肢体无力,步伐不稳,癫痫,甚至精神状态上有所改变如:感到混乱和丧失记忆等,都可能意味着肺癌脑转移,应加以确诊。

不同治疗法的副作用

是不是脑转移治疗选择就只有手术?

黄医生解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有放射治疗、标靶性治疗或两者兼具,视患者的症状而定。在适当情况下,也可以动手术,例如后颅窝肿瘤明显水肿而导致病人面对脑疝威胁,或大脑出现严重肿块而引起中线移位。

放射治疗分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和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治疗肿瘤数量面积较少、尺寸较小的脑部癌细胞(每个不超过4公分)。同时疗程较短,约一至三次疗程就完成。优势是副作用较为轻微,包括疲惫、头痛和作呕,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较之下,全脑放射治疗需要五至十次的疗程,优势是一次可以去除多数转移至脑部的癌细胞。但副作用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大,包括疲惫、脱发和认知功能下降。

标靶性治疗是通过口服药物针对含有基因突变的肺癌,它能缩小肺部和转移至其他器官的癌细胞,也可以渗透脑部以控制脑内的癌细胞,缩小脑转移的成功率介于65%至80%。标靶性治疗也会有副作用,不过,多数属于轻微,包括皮疹、腹泻、肝酶升高(transaminitis)和甲沟炎。在治疗前的两个月,也可能有肺部发炎的小风险。

双项治疗下病况明显改善

黄艺卿医生也分享一个病例,患者是名42岁的华族女子,过去10年每日抽四至五根烟。她在去年求诊时,手脚已无力两周,步履蹒跚。经扫描后,赫然发现她是肺癌脑转移,脑内有些癌肿瘤,左侧小脑的肿瘤最大的有1.5公分。此外,CT扫描也发现她的左下叶肺有3公分的肿瘤,双肺也有小肿瘤。经过肺部活检证实是肺腺癌,进一步的分子测试发现肺癌肿瘤含有EGFR基因突变。

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标靶性治疗,她的病况在三个月后已明显进步,至今不仅可以走路,还可以做些轻微的家务。

黄医生指出,本地有85%的肺癌患者属于非小细胞癌,他们的预后效果比繁殖速度快且恶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好。她提醒,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吸烟和二手烟。“不吸烟,是保护自己与家人的第一步。当然,健康的生活,有规律的运动和饮食也不容忽略。”

《联合早报·乐活》线上讲座之三

日期:7月24日(星期六)
时间: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
首播:zaobao.sg联合早报面簿

讲题:遗传性乳腺癌
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主任及高级顾问李素琴教授

讲题:肺癌脑转移
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肿瘤血液科顾问医生黄艺卿

讲题:为癌症病患提供支持与照顾
主讲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肿瘤护理科高级注册护士严艳艳

主办单位:联合早报
保健伙伴: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
数码伙伴:zaobao.sg
主持人:新闻中心资深高级记者林弘谕

无须报名,活动免费

“不吸烟,是保护自己与家人的第一步。当然,健康的生活,有规律的运动和饮食也不容忽略。”

——黄艺卿医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