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防控胜于手术

字体大小:

近视问题不容小觑。即便通过激光手术矫正近视,高度近视者还是会面对较高的眼部疾病风险,严重的话甚至会失明。

眼科视光专家受访解释近视的健康风险,希望更多人从日常生活开始,认真防控近视。孩子患上近视,家长更要尽早采取行动,避免恶化为高度近视。

我国是全世界近视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许多人可能对近视习以为常,认为近视没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可以佩戴眼镜或做激光矫视手术。

但近视绝非正常状况,近视会导致眼轴(眼球长度)无法逆转地变长。高度近视者还会面对更高的眼部疾病风险;即便接受激光矫视手术,患病风险也不会降低。

专门研究和防控儿童近视的新加坡眼科视光协会(Singapore Optometric Association)前主席张载旺指出,虽然更多国人意识到本地的近视率不低,但公众对于近视的病理风险还是缺乏了解。

他举例说明:“高度近视者患上视网膜剥落、青光眼,和其他近视相关疾病的风险,比没有近视或是近视度数低的人高上三四倍。近视不只是基于度数深浅而改变生活方式,近视可能是永久性的视力受损,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毕业自新加坡理工学院眼科视光学系和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的张载旺,目前是美美眼镜公司总裁兼验光服务部门主任。他说良好的眼部护理习惯是防控孩子近视的关键,但这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何况在这个数码时代,“孩童无论是学习或玩乐,都必须近距离接触数码器材。抑制冠病传播的防疫措施也大幅度减少了孩子能从事的‘远距离用眼’活动。”

父母应确保孩子每天都花时间到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iStock图片)

远离屏幕到户外活动

根据张载旺的观察,本地很多孩童因为天气闷热潮湿而留在室内,所以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阅读或使用数码器材,这些都是“近距离用眼”活动。

他说:“这些生活习惯会提高孩子患上近视的风险,因此家长应该尝试改变孩子的日常活动。”

孩子不应该一整天都留在室内,一定要有户外时间,参与户外活动。此外,即便是留在室内,也要从事不同活动,不应该一直对着屏幕。

张载旺认为,近视常被误解为“普遍而且不具威胁性,所以不必治疗或防控的状况”。“这是非常大的误区。近视不单是看不清远方的物体,近视其实是一种病症,而且如果没有从小好好防控,可能引起其他会严重损害视力的病症。”

此外,一些人误以为近视不可避免也无法防控,因此“任由近视变本加厉”,但其实有些方法可以延缓近视的恶化。张载旺指出,近视控制领域有了显著的进展,有些发明经过科学验证,有助避免近视度数加深。例如特别近视防控离焦镜片(special defocus ophthalmic lens),以及角膜塑形镜片(orthokeratology lens);后者要戴着入睡,隔天醒来的视力就能有所改善。

视力矫正术非万全之策

Lasik是眼睛激光屈光手术的统称,意即通过改变眼角膜形状,精确地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这种手术被许多近视患者视为救星。

不过,并非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做Lasik,张载旺认为Lasik不应该被视为近视的防控方法。他说近视矫正不同于近视防控,眼镜和Lasik都属于前者,“但近视需要的不只是矫正。”

他解释,矫正近视手术过程中,激光主要在眼角膜的中央地区做切削,使角膜变得平坦,但这无法解决位于眼球后方的近视相关问题。“大部分的近视相关问题不会发生在Lasik针对的角膜,而是视网膜。因此,通过Lasik矫正视力不会改善视网膜的健康,也不会消除近视的相关风险。”

比起视力矫正,张载旺认为更理想的对策是近视防控,因为可以避免双眼患上近视相关病症。他指出,儿童患者的近视恶化速度一般较成人快,所以必须好好控制;12岁之前就有近视问题的孩子,患上高度近视的风险更高;日后也更可能患上或导致失明的近视黄斑病变(myopic macular degeneration)和视网膜剥落。

张载旺说:“希望家长可以认真看待孩子的近视,并且趁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就积极主动防控近视。近视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防控工作永远不会太早。家长可选用经过科学验证的近视控制方法,捍卫孩子的眼部健康,如此一来就能帮助孩子看见更好的未来。”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近视情况,避免造成重度近视。 (档案照)

我国的近视情况

根据《海峡时报》2021年2月的报道,我国每10名孩童之中,就有8人到了小学六年级时就必须戴眼镜;估计到了2050年,患上近视的国人会显著增加,患有近视的国人(18岁及以上)将高达80至90%。

此外,近视患者之中,估计会有15至25%会患有高度近视(即600度及以上);换言之,患者会更早出现近视并发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