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多汗的气候对湿疹患者非常不利,日常须留意引发湿疹的各种因素,并且掌握病情,轻症可自我护理,严重则须就医。与高温无直接关系的皮疹又该如何处理?
岛国近日连续出现高温天气,多喝水防中暑之余,肌肤护理更是不能忽视。受访的全国皮肤中心皮肤科顾问医生梁玮婷说,湿疹在炎热气候下尤其要注意,而过度流汗也可能引发常见的肌肤问题。
高温与汗水湿疹易发作
高温和汗水是引发湿疹的常见因素,因此湿疹经常在炎热和干燥的气候时发作。梁玮婷医生说:“症状包括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发痒的红斑。这些斑块最常见于肌肤容易产生摩擦之处,如颈部、肘部内侧和膝盖后侧腘(guó)窝的部位。”
梁医生指出,有湿疹病史的人风险最高。另外,有鼻敏感、灰尘过敏或哮喘病家族或个人病史的人,也容易引发湿疹。
其他要警惕的因素还包括:
对尘螨过敏:如卧室中的尘螨数量高可引发湿疹,因此应保持居家环境整洁。
含酒精的消毒剂和湿纸巾:有湿疹病史的人尤其要尽量避免使用。此外,刺激性肥皂和清洁剂应该适量或尽量避免使用。
长时间接触水或频密洗手:因工作或做家务如洗碗碟或洗衣而频密或长时间接触水,可能会破坏双手的肌肤屏障,引发湿疹。
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燥的国家旅游时特别要留意肌肤状况,就连长途飞行也要注意,因为机舱内的空气十分干燥。
精神压力和睡眠不佳:情绪健康与睡眠品质也可能直接影响肌肤状态。
短时间内消退不必就医
梁玮婷医生说,如果发痒的湿疹症状是短暂的,并在涂抹保湿霜,或是一两天后自行消退,就不必就医。若之前看过医生,并知道如何使用局部抗炎霜,可按照指示护理肌肤,但留意情况是否在一周内有所改善,再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接受治疗。
另一方面,若使用适当的外用润肤霜后,仍出现持续或恶化的湿疹症状就应该就医。
减少湿疹发作,梁医生提出以下建议:
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任何外在触发因素,如卧室内尽量避免放绒毛玩具和地毯,减少使用消毒剂和含酒精的纸巾,洗碗或洗衣服时戴上长塑料手套。
定期使用润肤霜保持肌肤水润,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健康。洗澡时建议用冷水淋浴,之后再涂上润肤霜。
根据医生指示使用局部外敷抗炎药膏,其中可能包括类固醇药膏。
抗组胺药物也能用来控制瘙痒,减少抓挠或睡眠中断的情况,两者都可能导致湿疹发作。
使用冰袋或含薄荷醇(menthol)的保湿霜有助减少抓痒。避免使用含香味或精油的润肤霜,因为这些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保持肌肤干爽,尽量待在阴凉处。在干燥的冷气室则尽可能滋润肌肤。
过度出汗引发红疹
值得一提的是,肌肤出现红疹未必直接与天气炎热有关。梁玮婷医生澄清,有两种类型的皮疹包括痱子(miliaria,又称热疹)和皮屑芽孢菌毛囊炎(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通常是由于过度出汗,如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所引发,而不是因为炎热干燥的气候所致。
这两种皮疹都会影响上背部和胸部区域,因为这往往是出汗最多的地方。痱子的症状为微小针尖状红色肿块或斑块,或会发痒但也可能没有其他症状。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是一种影响毛囊的浅表真菌感染,而患者的毛囊会出现红色小肿块或小脓疱,并经常发痒。
痱子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保持身体干爽与减少出汗,病情自然好转。针对皮屑芽孢菌毛囊炎,则可使用局部外服抗真菌的洗发水和面霜。若患者身上有大范围的疹子,则可能要由医生开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处方,并尽量减少出汗,有助预防症状复发。
小孩与成人患者的饮食
调查报告显示,本地人口中约有13%患湿疹,但一般成年的湿疹患者不必刻意避免吃特定食物。梁玮婷医生说,由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虾、坚果和鸡肉所引起的相关湿疹,主要发生在断奶期的幼儿身上。这些情况可以用皮肤点刺测试(skin prick test)或血液检验来评估。
至于维生素B3和抗氧化剂虽已证明可减少阳光对皮肤的损害,但目前仍没有大量研究数据针对食品可减少阳光损害肌肤的确切作用。梁医生说:“现有的随机临床试验无法提供饮食相关干预对降低皮肤癌风险的益处或减少危害的证据,因此食物选择方面还是主张保持均衡饮食。”
另外,若要减少强烈阳光照射对肌肤的伤害,可在生活中注意以下事项: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日晒,尤其是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之间,紫外线最强的时段。
戴宽边帽,使用防晒阳伞,以及穿上适当衣裤帮助防晒。
在阳光接触得到的肌肤上,包括脸部涂抹至少有SPF30的防晒霜,以及确保防晒霜具有阻挡UVA和UVB两种紫外线的功效。
抽烟会增加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因此吸烟者应尽早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