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口味的异常与脏腑功能病变的局部表现相关。本期谈口酸与口苦。

口酸:有的人即使没吃酸的食物,却觉口中发酸,甚至吐出酸水。这是来自胃部的酸水上泛。这种情况多数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临床上,口酸病人也多伴有嗳气、恶心呕吐、胁部胀痛、情绪烦躁等。

中医认为肝气过旺可影响胃的消化,导致胃中酸水上涌。

建议患者避免吃酸性食品、喝油腻浓郁的肉汤。平时可喝虫草花枸杞子排骨汤作为食疗。

口苦:经常口中有苦味的人,尤其晨起明显、餐后或吃油腻食物后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应多关注自己的肝和胆。建议进行肝胆扫描,以检测是否有异常。

临床上,口苦若伴有腹胀、食欲下降、胁痛、胃脘痛、大便黏、大便排不尽感,多数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中医认为这是胆热上犯的表现。抽烟、喝酒的人更明显。

口苦者可适量喝马蹄水、夏枯草决明子茶等,清胆热、散郁结、润肠通便。若有失眠症状,可配搭百合莲子汤,清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