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常见疾病,一些人认为是小病小痛,不当一回事。良医中医诊所贺林龙医师提醒,长期腰痛会影响生理和心理,若病情严重,病人甚至无法正常走路,因此腰痛不容忽视,应及早就医。

贺林龙医师说,腰痛指的是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中医称为腰痹。

中医认为,腰痛的发生主要与肾虚、气滞血瘀、寒湿阻络、湿热下注等因素相关。其次导因可包括劳动过度、跌倒、扭伤、年老体虚、肝肾亏虚等。

长期腰痛会影响生活和睡眠,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可能导致肌肉萎缩,无法正常行走。

中医腰痛分不同类型

肾虚型:腰膝酸软,隐痛绵绵,活动后加重,伴有乏力、畏寒、夜尿多(肾阳虚)或五心烦热、失眠、口干(肾阴虚)。

气滞血瘀型:腰痛刺痛固定,夜间或久坐时加重,活动后稍缓解,伴局部僵硬等。

寒湿阻络型:遇寒疼痛加重,活动后稍缓解,伴有怕冷、局部僵硬等。

湿热下注型:腰痛伴发热感,局部肿胀疼痛等。

长期腰痛会影响生活和睡眠,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曾美玲摄)
长期腰痛会影响生活和睡眠,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曾美玲摄)

长期睡前冲凉易造成腰痛

从中医的角度,流汗后没抹干身体,睡前两小时冲凉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腰痛,不得不注意。

宜康中医方思敏医师说,腰痛可根据病情的长短分为急性或慢性,并根据症状分虚实

方医师指出,一般上,年轻人以急性腰痛为主,尤其平时少运动,气血运行较差者或常提重物者更为常见;年长者多以慢性腰痛为主,尤其活动不利、久卧在床或有腰伤史的人为多见。

方医师提醒,腰痛患者腰部用力时要更小心,注意坐姿和提物时的姿势,必要时休息或戴腰托,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负荷。

中医治疗腰痛,以寒热情况,局部进行热熨、冷敷等,慢性腰痛宜配合按摩、拉伸运动和理疗,以促进康复。湿热腰痛应慎食辛辣醇酒,寒湿腰痛慎食生冷寒凉食品。

中医防腰痛4大招

  1. 避免寒湿、湿热侵袭:避免长期在阴冷潮湿的环境生活或工作,不要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出汗后要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

  2. 勿睡前2小时冲凉:如非在夜晚冲凉,应用吹风筒吹干身体,避免湿气留在身上。

  3. 注重劳动:腰部用力时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也别负重久行。坐、卧、行走应保持正确姿势,若工作需要长期腰部用力或弯曲,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

  4. 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定期步行可预防腰痛复发

久坐不动会造成更多伤害,适当运动有助避免疼痛复发。

根据发表在医药期刊《柳叶刀》的研究报告,定期步行有助于避免下背痛复发。下背指的是背部肋骨下缘部分,下背痛又称腰痛。

研究员之一是麦考瑞大学物理治疗汉考克教授(Mark Hancock),他说,每10名下背痛康复患者之中,有七人会在一年内复发。很多人在复发时减少活动身体,但研究对象明白运动的重要性,即便下背感觉疼痛,还是保持活跃。

要预防下背痛复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运动和学习强化体能的一些知识。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