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年长者由于不同原因长时间卧床和坐轮椅,看护者最担心的便是他们的背部或臀部会因为“气血不通”而导致皮肤溃烂。
这种因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损伤,以前称作褥疮或压疮(pressure ulcer)。2016年美国压力性损伤顾问委员会发布声明,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
受压皮肤红肿是症状
新加坡中央医院专科护理组临床护理导师李莹指出,压力性损伤多发于活动受限或有意识障碍人群,如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坐轮椅者和重症患者。
她解释:“压力性损伤通常发生在身体受压点上,如骨骼突出的头枕部、肩膀、尾骨、髋部、脚跟和肘部等。”
她指出,病从浅中医,压力性损伤也一样。如果等到皮肤组织严重溃烂,甚至发脓坏死才就医,治疗就会困难得多,病人也要承受更多痛苦。
“看护者须注意,病人某个部位受压长达两个小时后,受压处如果发红,按压后皮肤不褪色,那么,即使皮肤看来完整,也要提防病人已蒙受第一期的压力性损伤。”
李莹补充,在这个阶段,病人还可能投诉受压部位疼痛,皮肤发热或发凉。
她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损伤和解除发病原因,压力性损伤会逐渐恶化而演变至第二、第三和第四期,即:表皮以至真皮破损,形成开放性浅溃疡或水疱;接着是全层皮肤缺失,皮下脂肪暴露,还可能有腐肉和焦痂;再严重的情况是,伤口显露出骨骼、肌肉和肌腱,有很多坏死组织和焦痂。
“我在医院见过的最严重病情,伤口全被腐肉和焦痂覆盖,无法判断伤口的深度,临床上把这种情形称为不可分期的压力性损伤。”
五种防治方法
李莹指出,压力性损伤的治疗,须根据病情的分期、感染状态以及患者整体状况,由多学科专家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康复师,一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核心目标是减轻体位受到的压力,促进伤口愈合,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她介绍五种通用防治方法:
①解除压力源:使用动态减压床褥如交替充气气垫床,或使用坐垫如凝胶垫。严格遵循翻身规定以及时释放压力——卧床患者须经常翻身转换姿势;坐轮椅者每小时调整姿势至少三次。看护者须学会为患者移动与转身的正确技巧,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②清洁伤口:定时清洁伤口的坏死组织如腐肉和焦痂。
③控制感染:使用抗菌敷料控制和预防伤口局部感染。
④补充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
文章改写自2025年4月早报副刊刊登的《皮肤长期受压可致溃烂 五招预防压力性损伤》。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